马氏郡望堂号

一、郡望

马氏的发源地是马服山,位于邯郸市西北五十华里。但是,马氏先祖在此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马服君之子马牧一世。到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了赵国,封马牧之子马兴为武安侯,迁徙到咸阳。在咸阳定居历五世。据《新唐书 ? 宰相世系》载,马兴有三子:珪、琛、嵩。嵩生子述。述生子权。权生三子:何罗、通、伦。马通任黄门郎、侍中,封重合侯。后因受到其兄马何罗的连累从咸阳迁徙到扶风郡的茂陵镇(“坐何罗反徙扶风茂陵成欢里”)。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距咸阳12公里,距西安40公里)。从此,扶风郡成为马氏家族的发展繁衍中心。历史学家一致认为马氏家族的郡望为扶风郡。

作为马氏家族的郡望,扶风郡也确实成为马氏家族的发祥地。马通生子宾,宾生子仲,仲生子援。马援官封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之女为东汉明帝皇后,章帝时为皇太后。东汉时期,马氏家族已经成为扶风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封侯、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其后,一大部分迁到了中原地区,如今,扶风县(位于咸阳市西85公里)马氏后裔人口仍有近两万人。主要居住地有:法门镇将军马家村、 新店乡西伏波村、南阳乡邢马村、杏林镇马家堡等。扶风县境内有关马氏家族的历史遗迹也很多,主要有:县城西7华里处的汉伏波将军墓(长28.5米、宽25米、高6米),墓前存墓碑两通;县城南飞凤山上的“三马祠”(祭祀马援、马融、马超);绛帐镇的讲经台(马融讲学处);茂陵的“马超岭”(上有城廓工事遗迹、马道、饮马洞等);社工村的“射弓寺”遗址(马超习武射箭处);茂陵山的“马超胡同”(峻岭中的险要通道)等等。如今,马氏后裔已经分散于世界各地,但马氏血脉紧紧相连。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均建有马氏宗亲会,美国的马氏宗亲会还建有马氏祠堂,塑立先祖马援像。近年来,扶风县及法门镇将军马家村积极联谊世界各地的马氏宗亲会,追寻和搜集马氏族谱。1995年9月、1997年9月和1999年清明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香港等地的马氏宗亲会相继到扶风寻根祭祖。 

二、堂号

1、“铜柱堂”

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服君第九世孙)一生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曾带兵远征广东、广西和越南。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领水军渡过琼州海峡远征交趾(今越南),十八年春,兵至浪泊(今越南中部),大破蛮兵,南进居风(今越南南部),擒斩蛮人首领,直至蛮人降伏。今越南白马寺中的白马将军塑像就是当地人为纪念马援将军而建立的。胜

0.0739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