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源流

中华马氏,源远流长。马姓是中国姓氏排行在第十三位的大姓。

马姓出自嬴姓,形成于战国时期,其远祖为伯益,始祖是赵奢。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为嬴姓,这也是秦赵的共同始祖。

季胜是伯益的玄孙。造父是季胜的曾孙。

周穆王姬满时(公元前1001-公元974年),造父利用他善于驾驭马车的高超技能亲事穆王。穆王西征昆仑。徐偃王趁机谋反,造父驾八骏,日行千里,使穆王早日返回,平息了偃王之乱。因造父有功于王,穆王特将赵城封赏给了造父。

公元前781-771年,造父七世子孙叔带,离开阴暗的周朝到了晋国,开始建赵氏于晋地。到了叔带的五代子孙赵凤,开始在晋国为官,赵凤的儿子成子衰跟随晋文公患难与共十九年,并助其称霸诸侯,功拜晋相。自此,赵氏世掌晋政,至赵衰八世裔孙赵籍,受周天子封,始为诸侯。赵籍之子赵章,联合韩、魏两家灭晋,并将“甘邑”更名为“邯郸”。赵章曾孙赵武灵王,改学胡服骑射,国运渐好,国力渐增,国势渐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始正式称王。赵国“沙丘之乱”,赵武灵王饿死。青年赵奢逃到了燕国避难,被燕王封为上谷郡守。赵惠文王时,赵奢回国任田部吏,因执法严明,受到赵国公子原平君的重视,推荐其管理全国赋税。公元前270年,秦伐韩,韩侯(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求救于赵国,赵惠文王派奢为将军击退秦军,韩厘王亲自劳军,并亲自致书称谢赵王,赵惠文王因赵奢助韩有功而封奢为马服君,位于廉颇、蔺相如并列。

赵奢去世后,秦军进攻赵国,并派间谍用重金贿赂赵国重臣,散布流言:“秦军怕赵奢儿子赵括……”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已经继位,他中了秦国的离奸计,任命赵括为主将,替换了老将军廉颇。赵括母亲知到此事后,马上亲笔写信给赵王,请他不要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另择名将。谁知,赵王不听赵母忠告,赵母只好跟赵王说:“大王既然已经决定派赵括为将,假如有不称职的事,我该不会受到连累吧!”赵王答应不会牵连赵母。赵括到了长平前线,碰到了善于用兵的秦将白起,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五万赵军官兵被白起活活坑埋,其景惨不忍睹。

赵王因为赵母有言在先,终就没有杀她。赵母不予追究,自然赵奢的家族也就保全了下来。赵母不护子短,为国为家,处事果断,深明大义,受到后人的颂扬。赵括长平之战的惨败,给赵奢一家带来了奇耻大辱,也招来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在这种情况下,深明大义、处事果断的赵母毅然决定把赵氏改为马服君封

0.0623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