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翻遍志书,并没有记载这 “ 洗银营 ” 的地名从何而来,只知道这里曾经叫作梯云里。由于正史野史都没个说法,所以清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大楹联家梁章锯的儿子梁丁辰在迁居洗银营时,大门前贴个大楹联: “ 银无可洗;云尚能梯。”其实,这里不仅无银可洗,而且平地小巷也无云可做梯。如此一来,此地名便更加虚幻了。
巷陌中高高而立的土墙
小小巷陌中,总有一些斑驳厚实的土墙将一座宅院围得严严实实,门扉紧闭,没有挂牌保护,游览导图也不特意标识。在这里,却有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人、一些事。
洗银营 郑氏故居
在洗银营里倒是有个郑氏宅院十分出名。巷内清朝嘉庆年间的进士郑鹏程,在此建宅立业。
郑鹏程,字松谷,曾任京都户部主事、农部侍郎,后又外放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府。著有《疏景轩遗草》、《海藏楼诗集》等诗文传世。
郑氏故居
郑鹏程生有四子一女,幼子郑世恭,字虞臣,曾出任凤池书院、致用书院山长。郑世恭育有一子郑守廉,字俭甫。
郑世恭 书法
隶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洒金红笺
清咸丰二年(1852年),郑世恭与郑守廉父子同榜中进士之后,郑鹏程特请旨为高寿的夫人裴恭人建立的竖起一座 “ 贞寿之门 ” 石牌坊。
郑守廉 书法
行书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臣郑守廉 壬子翰林 闽县俭甫氏
题识:癸未春日 郑道甫
在这种家庭中诞生成长的郑守廉之子郑孝胥,是郑鹏程的曾孙,从四岁便开始受世恭的启蒙。很年轻便中了举人,学问做得好,书法写的妙,尤其一手魏碑苍劲朴茂。
清末时期的诗坛,郑孝胥与陈衍标榜 “ 同光体 ” ,受到后期大批文人的追捧, “ 同光体 ” 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郑孝胥更是“ 同光体 ”中的实践牛人。
郑孝胥 诗书册页
郑孝胥平时喜欢写诗,有学古趋向,在于谢灵运、姜夔、元好问诸家,写诗特点是 “ 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往往清言见骨 ” 。一向自视甚高的晚清大吏张之洞,也叹服郑诗 “ 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