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正安县和溪镇和溪村街上组老街场口杜家后半坡,这一带地势起伏,后山高,前面开阔,过去小路必经这里,自唐朝入播郑氏始祖葬于此地后,杜家、吴家许多坟墓葬于这里,这一带便成了坟山。郑畋墓,据《续遵义府志》卷七下古三绩关于“唐郑氏祖墓条”下载,在正安州南三十里河麻溪,旧名牡猪坟,犹存乾隆碑碣,郑氏族谱记载为郑畋墓。884年冬,播蛮作乱,帝命郑畋征剿,始复修旱道而入州境,至眠牛坎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时唐王朝流亡成都,播乱未平,无法归柩,秘而不宣,以定军心,择殡小葬州南三十里地河麻溪。其子开龙、开成等继续挥军南进。乱平回师,查看畋公原葬处,有蝼蚁野猪拱泥为坟,时人以为异,号曰“牡猪坟”。乾隆间立有碑记,民国年间被当地人抬去盖水井,早已深埋土下,无法挖出。1981年,正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将郑相墓(牡猪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正安文史资料》第四辑,正安县政协文史办以“唐宰相郑畋墓”为题作详细介绍。

1994年夏,曾任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书记、县政协副主席离休的郑德明率郑氏族人修缮郑畋公墓,土石为茔,宽4米,高2.6米,长4.3米。石砌墓两边围墙各长10米,高1.6米,厚0.8;石砌墓前堡坎高2.2米,看5米;修梯步七步,梯步宽1.2米,高0.3米;墓前拜台宽4米,长3米;树立“唐宰相郑畋墓”石碑,碑高1.3米,宽0.8米,后0.16米,郑德明亲自撰写碑文“珍州一世祖郑畋字文台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八二四年会昌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公元八八三(应为四)年入播平乱病逝蜀边珍州窀穸和麻溪南口牡猪坟享年五十九岁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十二月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后裔铭刻永记”碑正中阴刻隶书“唐宰相郑畋墓”每字12公分见方,落款:“郑氏续世裔孙  敬立”公元一九九四年岁在甲戌暮夏郑德明撰,陈昌霖书,田维智刻”。碑文所有小字为阴刻繁体楷书。2012年卷《正安年鉴》记载:郑畋墓,唐朝时期古墓葬,县保,地点正安县和溪镇和溪村街上组老街场口,占地面积13.2平方米,纬度28度26分,经度107度26分,海拔637米。
0.0903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