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郑露等“南湖三先生”为唐人者,全然不顾自家郑氏谱中的那些相反记述。我们已知宋代《莆阳比事》中 “干戈不动,弦歌相闻”条所载“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等内容文末注明“以郡志、郑家谱参出”,说明李氏撰《莆阳比事》时看到的“郑家谱”在郑露的生活年代上与郡志记载并无龉龃,否则必有说明。

目前从郑氏家谱中可以看到的早期名人文章,有宋代郑樵的《荥阳家谱前序》(又称《荥阳郑氏家谱序》)、元代郑旼的《南湖祠堂记》以及明代的一批名人文章,但都不能推出郑露是唐朝人。

郑樵的谱序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氏族之学的讨论,他指斥《唐书》宰相世系表对郑氏宰相世系的颠倒歪曲,也批评族人盲目附会自家祖先来自光州固始。文中指斥《唐书》作者“取私家无凭之书,以为公家定著之籍”,同时也对流传的郑氏族谱可靠性提出怀疑。值得注意的是郑樵谱序,其中几种版本落款,或作“过江二十九代孙夹漈郑樵述”,或作“过江二十九代孙浔阳郑樵谨序”,而不是“浔阳十二世孙郑樵序”。所谓“过江”也就是《八闽通志》卷34记载的“梁陈郑露,字恩叟。其先出荥阳,过江入闽”事。梁朝始于公元502年,郑樵卒于1162年,相隔660年,若以代数衡量,完全符合29代之数,这就使得持唐人说者无法自圆其说,才把29代改成了12世。

再看元代郑旼的《郑氏南湖记》,碑文中写道:“郑稑尝语予:祖有自莆入建者。予曰:吾祖也。每念未阅其谱。至正壬寅,藩于莆,访其子孙。族之老者,前致词曰:‘郡之南山广化寺,即祖露公兄弟之故居,寺有祠仅存。’予涓日谒祖,阜命以状来。按状:晋永嘉中,刺史昭公入莆,爱其南山,遂迁祖坟于山阳南湖上。梁陈间,太府卿露公、中郎将庄公、别驾淑公,偕庐山墓侧,架书堂卜居焉,乡人号南湖三先生……”本文落款是“资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兴泉分省左辖十六世孙建州浦城旼谨撰,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十月日左丞贡士稑献可等立。”本文是元至正间福建建州浦城人郑旼任福建行中书省左丞、兴泉分省左辖时所撰,文中告诉他浦城郑氏来自莆田,并为其文勒碑的人叫郑稑。《八闽通志》载:“郑旼,字德华,浦城人。历翰林国史院检讨。至正中,为福建行中书省左丞。旼醖藉儒雅,巡历所至,兴学劝士,舆论归之。”郑稑,号宗湖,莆田人,元统三年(1335)乡荐第一(解元),有诗文传世。《全元文》《全元诗》均录有其诗文。

明代探花林文作于“成化十年岁次甲午十月望日”的《重建南湖郑先生祠堂记》开篇则直接

0.086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