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少的我才刚刚窥探到这个繁华世界,我只曾看到过世界冰山的一角,未曾经过太多世俗的洗礼,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空空如也的脑子总是在我写作时一次又一次地令我苦恼。直到我接触到了名著。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独自捧着书漫步在林荫小道上。
低头,翻书,将目光聚焦在这本书上。那是一本高尔基的《童年》。初看时,像是进入了一本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相册,圂囵吞枣。仿佛有那么一点儿懵懂,却又不是完全的彻底领悟,总有些捉摸不透。
再次翻来时,感觉其中的韵味便截然不同了,画面又重新充满了浓郁的色彩。
我随着主角的欢喜而欢喜,貌似跃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天空很高,很蓝,我喜欢这种感觉,一些树上开着花,上粉中绿下黄,盘虬卧龙般的枯树。
在书中,砂砾是那么的渺小,飘忽不定。真正又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得到,是被风撕扯了,还是御风而行?
这些书是我与不同世界彼此窥探的水晶镜,细看才会发现有许多灿烂的光芒。心怦怦乱跳,仿佛是逾越了一道门,跨过了一条沟渠,正慢慢地跳向未知的彼岸,心仿佛也会膨胀开来,爆裂!
每一次看名著,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刚开始,我好像看到了一堆骨架。紧接着,骨架上又神奇地出现了种种迹象,温度、血肉渐渐填满了整个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