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u=1755494039,60434875&fm=214&gp=0.jpg


简介

郑成功墓位于福建南安县水头镇橄榄山麓。占地面积 998平方米。墓室三合土构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风字形,列3排,分9室,第二排中室为郑成功的墓穴。墓前有石华表1对,高14米,顶端雕坐狮;石夹板9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戊子年解元”。

1929年曾在墓内发现郑成功佩戴的龙纹及鸟纹玉带17块,分别为大、中、小长方形和圆桃形状,共出的还有头发、龙袍残片、布靴面等珍贵文物。坟堆前设石供案桌和花岗岩石墓碑,墓碑阴刻“明石井乐斋郑公、淑慎郭氏、乔梓五世孙、六世孙、七世孙茔域”。

1962年2月1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 周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修葺,重立碑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家再次拨款整修墓道、台阶,建山门,筑围墙,在墓两侧增建石构憩亭各1座。1989年建立保管所。


墓主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天启四年1624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江市安海镇)郑府。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八股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字轩昂,才华横溢,获得师长称赞:“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明隆武帝见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之日“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对日:“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赞许他,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附马,自是咸称“国姓爷”。


0.088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