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唐)
述怀
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惟馀酒中趣,不减少年时。
咏破扇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述怀
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惟馀酒中趣,不减少年时。
咏破扇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唐远悊(唐)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
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
唐艺孙(宋)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收帆渡口。认远岸夜篝,松炬如昼。还见沙痕雪涨水纹霜后。秦宫梦到无肠断,望明河、月斜疏柳。琐窗相对,茶边犹记,眼波频溜。
渐嫩菊、初篘绿酒。叹风味尊前,潇洒如旧。几度金橙香雾,玉盘纤物。清悉小醉凄凉里,拚今生、容易消瘦。草心春浅,年年相忆,看灯时候。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柳风微扇闲池阁,深林翠阴人静。渐理琴丝,谁调金奏,凄咽流空清韵。虹明雨润。正乍集庭柯,凭阑新听。午梦惊回,有人娇困酒初醒。
西轩晚凉又嫩。向枝头占得,银露行顷。蜕翦花轻,羽翻纸薄,老去易惊秋信。残声送暝。恨秦树斜阳,暗催光景。淡月疏桐,半窗留鬓影。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厌拖水。海蜃楼高,仙娥钿小,缈结成心字。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
芳杯恼人渐醉。碾微馨、凤团闲试。满架舞红都换,懒收珠佩。几片菱花镜里,更摘索双鬟伴秋睡。早是新凉,重薰翠被。
唐庚(北宋)
栖禅暮归书所见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诉衷情(旅愁)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
唐婉(宋)
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玨(宋)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蜡痕初染仙茎露,新声又移凉影。佩玉流空,绡衣翦雾,几度槐昏柳暝。幽窗睡醒。奈欲断还连,不堪重听。怨结齐姬,故宫烟树翠阴冷。
当时旧情在否,晚妆清镜里,犹记娇鬓。乱咽频惊,余悲渐杳,摇曳风枝未定。秋期话尽。又抱叶凄凄,暮寒山静。付与孤蛩。苦吟清夜永。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渐沧浪、冻痕消尽。琼丝初漾明镜。鲛人夜翦龙髯滑,织就水晶帘冷。凫叶净。
最好似、嫩荷半卷浮晴影。玉流翠凝。早枯豉融香,红盐和雪,醉齿嚼清莹。
功名梦,曾被秋风唤醒。故人应动高兴。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空对影。
奈回首、姑苏台畔愁波暝。烟寒夜静。但只有芳洲,苹花共老,何日泛归艇。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冷冷月色,萧萧风,娇红敛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
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唐珙(元末明初)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猫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墨兰
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韩左军马图卷
将军西征过昆仑,战马渴死心如焚。
策勋脱鞍泻汗血,一饮瑶池三尺雪。
身如飞龙首渴乌,白光照夜瞳流月。
长河冻合霜草干,骏骨削立天风寒。
木牛沉绝粮道阻,中军饿守函谷关。
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
区区刍粟岂足豢,忠节所尽人尤难。
摩挲图画不忍看,万古志士空长叹。
澄碧堂
黄河一清三千年,行潦灭没昆仑源。
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
何如曹溪一滴水,太阿削平如砺砥。
三江五湖不敢流,沧海无风清见底。
沅湘有脉通神州,乾坤无根元气浮。
青天在下水在上,铸出一片玻璃秋。
道人对此心自定,冷射瞳光双月影。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
赵文敏书洛神赋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明·唐寅《葑田行犊图轴》 纸本墨笔 立轴 纵74.7厘米,横42.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葑田行犊图轴》绘唐代李密故事史载:李密骑牛住缑山拜访名士包恺,牛角挂一卷《汉书》,边走边读。本图并没有强调此一情节。而是突出了“行过松阴懒着鞭”的悠闲之意。唐伯虎题识:“骑犊归来绕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无人解得悠悠意,行过松阴懒着鞭。唐寅画。”钤印:“唐伯虎、六如居士、吴趋。”
本幅有清乾隆题诗曰:牵牛从未敢蹊田, 南亩躬耕定有年。手捉漫疑包氏靷, 心空哪忆祖生鞭。乾隆丙子春御题。丙子年属清朝乾隆二十一年,是1756年。鉴藏印:“石渠宝笈、石渠继鉴、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重华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苍岩、棠村审定、萝轩鉴藏、武林翁氏书画记、竹溪秘玩、衣园居士、吴湖帆潘静淑珍藏”。
唐顺之(1507年—1560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唐顺之《行书七律扇面》洒金纸本 19×54cm 常州市博物馆藏
释文:广德道中。苍山百转见炊烟,茅屋高栖古树颠。细雨薜萝侵石径,深秋粳稻满山田。雲中望影迷遥岫,草里闻声觉暗泉。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行到武陵川。荆川顺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