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在秦朝时曾经当过御史。
刘邦起义,他归顺了刘邦,西汉王朝建立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等官职。因为他帮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北平侯,以后又迁升为计相、主计。汉文帝时灌婴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职,汉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主要门生为是洛阳人贾谊。
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学家。
人物生平
追随刘邦
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律及历法。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后来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进入汉中,不久又还师平定三秦。
陈余打跑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归汉王,汉王就任命张苍为常山的郡守。又跟随韩信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赵地被平定之后,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佑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辅佐赵王张敖。然后又调任代国相国,辅佑代王。燕王臧荼谋反时,高祖带兵前去攻打,张苍以代国相国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中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后来,张苍被升任为管理财政的计相。一个月之后,张苍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计,他担任这个职务达四年之久。此时萧何担任相国,而张苍是从秦时就担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图书和各种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计算、乐律和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办公,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帐簿。黥布谋反未成而逃跑,汉高祖就立他的儿子刘长作淮南王,命令张苍为相国来辅佐他。十四年(应为十六年)之后,张苍调任御史大夫。
出任汉相
张苍和绛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继任为丞相。
自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当时正处在天下刚刚平定的时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军人出身,而唯独张苍从担任计相时起,就致力于探讨、订正音律和历法的工作。因为高祖是在十月里入关,灭秦到达霸上的,所以原来秦代以十月为一年开端的旧历法依然沿袭。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运转的情形,认为汉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时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样崇尚黑色。
张苍还吹奏律管,调整乐调,使其合于五声八音,以此推类其它,来制定律令。并且由此制定出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以作为天下百工的规范。在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期,终于把这一切都完成了。所以整个汉代研究音律历法的学者,都师承张苍。而张苍这个人又本来就喜欢图书,再加上他什么书都读,什么学问都精通,而尤其擅长音律和历法。
张苍对于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王陵感恩戴德。王陵就是安国侯。等到张苍当了高官之后,经常把王陵当作父亲一般侍奉。王陵死后,张苍已经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时候,总是先拜见王陵夫人,献上美食之后,才敢回家。
晚年生活
张苍担任丞相十几年之后,鲁国有个人叫公孙臣,他上书给皇帝,说汉朝属于土德旺盛时期,其征兆是不久将要有黄龙出现。皇帝下诏把此议交给张苍审鉴,张苍认为并非这样,把这件事扔在了一边。但是后来黄龙果然出现在天水郡的成纪县,于是文帝就把公孙臣召到了朝廷,并任命他为博士,让他负责草拟顺应土德的历法制度。同时,改定元年。丞相张苍也就因此(被)贬斥,推说年老多病,不再上朝。张苍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但这个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大搞谋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前后算起来,张苍总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职,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时去世,谥号为文侯。
主要成就
张苍这个人非常博学,很有学问。他在历法、算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西汉王朝制定了立法与度量衡。他侧辅校正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1、他提出和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度、量、衡、方面的理论,他把算学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国计民生。
2、在采用历法方面,张苍提倡采用《颛顼历》。
3、增订、删补《九章算术》。
简介
张自忠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北碚区西南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2公里的梅花山。陵园位于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处。系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墓。
张自忠路烈士陵园有一座平面为长方形,座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占地约八亩余的陵园,出口处大门外有一对中华雄狮,连接陵园大门与纪念广场的是一条48米长的花带、彩道,整个陵园显得庄严肃穆,这就是“抗战以来战死前线的第一位大将”张自忠烈士陵园。1940年5月16日,张将军在抗日前线殉国后,忠骸运抵北碚。冯玉祥亲题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立于墓前。蒋介石题写的“英烈千秋”四字,建筑“张自忠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各一幢。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业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将张自忠烈士墓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并于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恢复了“张自忠路”的名称,以示对这位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
历史
1933年,长城抗战起事,张自忠担任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七、七”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又率部奔赴抗日前线,曾一战淝水,二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为阻击向襄樊、南阳进犯的日军,他率领七十四军从宜城渡过襄河东岸,在新街、方家集一带与日军血战。5月16日,日军又增兵一万余人,陷张自忠部于重围。张自忠率部血战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高岗上,壮烈殉国,年仅五十岁。
张将军忠骸运抵北碚,权厝于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茔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形成全封闭的半圆弧形。墓高2.64米,周长21米。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冯玉祥亲题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立于墓前。蒋介石题写的“英烈千秋”四字,刻碑立于墓前青北公路旁,此碑于解放后捣毁。同时,冯玉祥借用史可法扬州梅花岭殉国并葬衣冠墓于岭之义,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亲书“梅花山”三个大字,刻于墓前石栏。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张将军墓园,多次进行维修、扩建,先后两次扩地4.25亩,建筑“张自忠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各一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