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京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是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旅游景点,国家3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旅游景区。是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旅游景点。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经荒芜凋敝。后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委托,筹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整饬,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小楼,筑成了一座优雅安适的庭院。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这里既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又融入西方别墅特点,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园林。园内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两百年的老石榴桩景和五百年的凤凰国槐等古树名木。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曾在此吟诗填词,园中现留有其亲自种植的两棵古树。有宋庆龄养护过的西山松、盆栽石榴和龙眼葡萄等各种南北方名花佳卉,宋庆龄最喜爱的观赏鸽更给庭园增添了和平的气氛。每到四月份海棠花开的季节,赏花游客络绎不绝。馆内长期设有“宋庆龄生平展”和“宋庆龄生活原状陈列”,展示宋庆龄生活、工作的环境,现有文物两万余件,主要有宋庆龄的手迹、照片等文献资料以及个人藏品。每年的1月27日宋庆龄诞辰纪念日、5月29日宋庆龄逝世纪念日,都组织相应的主题纪念活动。
院落建筑分前厅“濠梁乐趣”,后厅是“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与新建主楼相连。园内引自什刹海活水绕园而行,湖面上建有长廊、恩波亭,西山脚下立有岁岁平安太湖石,山上建有箑亭、听雨屋、瑰宝亭。
园内原有古建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东厅“观花室”。超手回廊南接“南楼”,北通东厅,东接王府宅院,回廊中间建有“恩波亭”。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
主楼
故居的主楼,建于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外观仿古,与 内部景致和谐一体。庭院当中,可见清碧的湖水将主楼和草坪紧紧环抱,后湖畔有一鸽子房。宋庆龄喜爱鸽子,常在工余亲自给它们喂食。
1982年5月29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故居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50万人次。人们在这里缅怀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毕生的光辉业绩,追念她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她崇高的品德,情操,光辉的业绩将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地理位置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之后,在邓颖超、廖承志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保留和恢复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状进行陈列,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文物、资料,筹办了“宋庆龄同志生平展”。是年5月29日,值宋庆龄逝世纪念日之际,由邓颖超亲自揭幕,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
保护
为了更好的保护、收藏孙中山、宋庆龄珍贵文物,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宋庆龄故居文物库于2008年5月29日奠基建设,2009年5月31日经修葺一新的故居及精心制作的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对公众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重新开放仪式。宋庆龄故居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朝阳门内南小街439号,建于民国时期;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曾在此居住。1949年初,宋庆龄从上海来京参与建国大业时于此居住,直至1958年9月。该建筑坐北朝南,地上两层,有地下室,砖木结构,灰筒瓦坡顶,二楼南侧建有阳台。室内装修精美,一楼东西两侧房间内装有壁炉,上刻汉白玉浮雕“二龙戏珠”。
该建筑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属于较典型的近代折衷主义风格独立式别墅,且数位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物见证。
2003年初东城区南小街市政改造工程中,为了保护这座宋庆龄曾居住了近十年的小楼,在文物管理部门的要求下,市政建设单位修改了原来的施工方案,从而将故居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缅怀先辈、见证历史的纪念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