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11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全杰 医疗大师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路雄 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隋 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路皋 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路彬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 路振 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著有《九国志》。 路迎 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路亨 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 路如瀛 :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城,被乱兵所杀。 路温舒 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学识渐博,举孝廉,为山邑丞。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其文以《尚德缓刑书》较著名。 路博德 西河平州人,西汉将领。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汉武帝封其为邳离侯。后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儿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为强弩都尉。 路淑媛 南朝宋丹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路嗣恭 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乌令时,唐玄宗认为其治绩为天下最,可嗣汉时鲁恭,故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于治理财赋著称。后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路敬淳 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 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十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岁。 路扬 (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地方工作团员、县委秘书,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宣教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员,《前线报社》社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河北安次调和头战斗、十分区神堂战斗、辛戊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为保障战役战斗胜利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63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10月起先后任军委办公厅总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 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路遐 (1909-1998),辽宁省开原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干事,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军事教育科科长,第4团参谋长,第10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昌图县保安团团长,嫩江军区副参谋长,西满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室编辑主任、教务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路宝银 (1929.10-2001),山西省武乡县人。1939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坦克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某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因病逝世,终年72岁。11

、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山东省临清市。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 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二: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
  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后世对他的评论虽然不好,最后也被皇帝赐死,但路氏当时的不可一世,实在不难想见。
  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跌宕起伏的文明长河行程中,在肥沃、丰厚的历史土壤中,曾产生过熠耀于世的各类文化,孕育产生了驰名中外、蜚声古今的先哲先贤、名人学士、政坛帅才。在山东汶上“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
  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
  路迎,明正德三年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官职。
  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也是严慈并施,以慈为本,据《路氏族谱》载,当时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他曾拜同代大儒王阳明为师,他秉持的“以慈为本”及“善政”与王阳明、与儒教的影响不无关系。由此,甚得皇帝赏识,他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深入实际,甚至与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而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令下属为鉴。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心意,被免职归乡。他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

路术淳(链接)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174

湘潭博士2;
     荆溪孝廉3。
     注释:2宋代学者路振,字子发,湘潭人。五岁通《孝经》、《论语》。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辈所称,有《九国志》。
     3清代画家路学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设色花卉。
     *本乃嶔巇摩皓月;偏为路地骋良骐7。
     注释:7妆代楹联作者姚莹(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给当代诗人、《满族文学》主编路地的赠联。
    
     南式大学士;
     仲略好尚书。
     · 上联:典出唐代镇海节度使路隋,字南式。曾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文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宏文馆大学士。 下联:典出后魏车都尉路雄,字仲略。以军功为给事中,孝文帝称他为好尚书才郎。后迁伏波将军
     尚德缓刑,用匡时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灵。
     · 上联:典出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 下联:典出宋代绍光间广东提刑路彬和。时夏税折布钱太重,彬奏乞鷁免。后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远内黄,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安宏衍绪;
     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书,只期忠永传家。

     河东路氏七修族谱
     路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路姓起源很广,最初起源有三:一、路姓起源于姬姓。传说远古时期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帝喾,帝喾生帝挚,帝挚生玄元,玄元在尧时被封为路中侯,封于“路”这个地方,玄元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路”为姓。二、路姓起源于□(目闰)姓,传说是远古时陆终的儿子求言的后代。三、古代有潞水,也被称作“路水”(今山西浊漳河),居住在那里的人因而以水名“路”为姓。路姓后来在阳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阳平望。  
湖北省谷城县家谱:山子战书云,全中开原春.光辉运景世,永定奇玉清
河北省景县路庄辈份排名:吉庆风鸣振 俊秀世岐芳 文德福泽永 兴汉清贵登

0.0844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