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11

《路氏家训》出版

《路氏家训》出版

《路氏家训》出版

《路氏家训》出版


 路建华  撰

路氏家训

《路氏家训》出版编辑

 

    尔已而立之年,余亦花甲之岁,瑞瑞即将长成。尔之诞日,见诸多古人家训,于人之学而成才、言行礼数,理家治业、安邦社稷,多有教义。可堪称民族家教之魂。由是心动,写下此文,望与婵儿并转娜玺璐妍鑫杰众弟妹,于闲暇中商榷。

  人生之旅,日臻完美者善。同一世界中,共一蓝天下,甚而同乡同村同学同胞,而旅之程,人各异也。兄弟长成,文武商农;同窗知友,三教九流。人之初,性本善,旗鼓相当,而性虽相近,习却相远。人生旅程各异者,缘何?诸多客观要素左右外,人之性格使然,求知途径相左焉。

  昔云长翼德,技不谓不精,云长傲而绊于绳索,翼德暴而卒于麾下,而同僚之子龙,虽技精而不张扬,虽辅职却每每到位,性格使然也。学历非能力,无学历非可以不学习,贤者七十二而夫子弟子三千众,孙膑庞涓术业有别而同师鬼谷子,曹孙刘三分天下而归于司马,性格使然外,求知途径相左焉。

  性格者,人之个性,人格之特征也。常显现人之于外界之态度之行为。

  求知者,欲与行的统一焉。善学多思之谨慎,适应外界之能力,则为找寻求知途径之要义。

  旭日朝阳,落日晚霞,虽循环往复而日日更新。新生万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时时发生。舍此,经济停滞、技术无进、世界仍茹毛饮血。为人者,万不能拒之矣!固执陈规旧习,沉湎昨日眼光,亦与之相悖,有失时之弊矣!勤思登书山,苦舟泛学海,勤苦为求知攀登常备之梯也。

  人之于外界,知多?非知者多?细揣自明,非知者多也!然,有人时常只凭己之少见便轻易断论非知者,且非是即非!须知,此断论几多轻率、几多简单化乎!而轻率断论所致,或盲从、或拒绝也。盲从易依赖,人云亦云;拒绝又易失良机,画地为牢。此类教训多矣。

  铁棒经反复磨砺而成针,锋刃经反复磨研而断发,技艺经反复磨练而精湛,人生之旅亦是经历反复而成功。半途而废者,颓废也!事半功倍,纵费时费力,比之一事无成又强百倍矣!诚然,所处有界,视野不能达,见识总也有限,本事总也不可万能。人之旅,切勿以一技之长以为长,切勿以一孔之见以为见,当以人之长补己之长使己更长,优势互补,为我所用耳!持一技而傲视群芳者,终为群芳所傲视;鄙薄他人者,终为他人所鄙薄。

  古人云,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孰不见解牛庖丁、古之油郎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是奥运同台竞技,亦是英雄辈出。人之于社会是然,各有出类拔萃,更见高手如云。窗外世界精彩,高人高见者众,新生辈出,天天鲜新。故,摆正己位,开阔胸怀,对新生者有感知感悟认知认识才是,绝不可自觉不自觉一概排斥,绝不可自觉不自觉非我莫属。政治、经济、社会、自然,自有其规律可循,人生之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便只能适应其中而探寻。万物竞择,适者存,适应愈强探寻愈深,愈长存。玩于股掌之中之谓,即深深把握其中之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唯顺其自然而潇洒自如也。

  对己而言,任何非知,皆为鲜新。持容忍理解之心态,行自觉认知之作为,便可与之适应,且经论证良者引为己用,劣者引为己戒。诚然,论证须以学识功力为根基,不学则殆。此乃与时、与市、与世俱进是也!

  反之,对外排斥,对己所非知仅凭己见而断言是非,实为封闭自己也。犹如大圣画圈,除非己出,盖莫能进。是封闭,即闭塞,实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是者尚不知终为所害而自感洋洋得意,似他人皆醉吾独醒,人皆不如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须时时事事警励自己不可自我封闭。时下推进人之全面发展,岂可自我封闭耶?

  哲理,非辩不明。然辩者并非言辞激烈相对,亦非结论针尖麦芒。公婆斗嘴各说有理,鹬蚌相争互不相让,最终引得他人笑齿渔翁得利。竞争,亦非鱼死网破之敌对,合作携手也可共赢。互尊互让互敬互谅,相渗相融相印相证,共探同寻,议商论讨,广征博引,寻根求源,求同存异,善待始末,使之心悦与诚服,是为辩之善辩之最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谓当局者迷,尤其自以为是、任性偏执者尤甚!而一旦开窗远望,开阔视野,会当凌绝顶,便也一览众山小,是谓旁观者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换位思考,或许有悔不当初之切肤之痛。迷者自为清、清者原本迷,亦相互转换也。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坐享其成,是人生封闭之常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只图外界适己而己不想适外,同样是人生进步之常敌!此皆惯式习性也!衣食无忧者易纨绔,求胜急切者易浮华,皆惯式思维、惯式行为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可施于人乎?非也!尊重客观方为客观尊重,我为人人先,人人为我后,谦虚谨慎、潜心进取、学无止境,知无有限,人生之旅善者焉。

 

  一种机缘到来,或摸石过河,行动先,干中学,从中累积;或不屑一顾,虽大事无做,做辄异想天开,急功近利,张口吃天,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小事懒于做,善小而不为,愿一翅飞天名声大振而唯恐善小而失颜面,虽入不敷出却大腹便便故作大义凛然态。此种相异,习性也。

  遇山川险阻,旅途必然,避乎?止乎?绕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道前程无知己,西出阳关有故人。畏难则难于登天,莫如面难而试。不屑细微,有始无终;夸夸其谈,虎头蛇尾;浮华其外,虚而不实,终无算焉!而尝蟹方知蟹鲜,易习才可别有洞天。

  古人名言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其用,便是对非知之诸多事细察深考,究其源,寻其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纵已知诸多事,亦然,亦不可止于一知半解。挽弓者,非能射雕,非能百步穿杨,欲达射雕穿杨之境界,尚需极深极厚之内在功力。旁若无人固执己见者,言轻为娇骄任性,言重便为愚蠢无知!

  人生旅途伴随外部变化始终,外部变化循环往复而上升。要勇于善于由感性至理性认知日新月异之变。滴水虽可折射日辉,透一斑虽可窥见全豹,而一孔之见又往往与盲人摸象井底之蛙无异。矛盾辩证是也。欲知更多非知,更须内心不知足。不知足,欲望也。欲望者,梦想也。梦想者,求知也。求知者,不知足也!将军自士兵来,大厦由基础起,千里行自首步,脚踏实地者胜。

  环境造就英雄,英雄倚重环境。显英雄本色须用武之地,无用武之地英雄空名耳!怒发可以冲冠,己提己发却不能使己拔离分毫。用武之地者,实则事业中的岗位矣,实则凝聚众友施展己之优势矣!凡事不可独立存在,总有相佐相扶;英雄好汉,三人相帮;牢固篱墙,三嵌坚桩。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左右相依。个人虽英雄仅一时一事,与长远无补也。

  举业是理,举家亦理。香火日盛仓廪殷实,须传承能力;老幼安康衣食无缺,需中间担力;开窗透气,宽广视野,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常念己责,常虑己任,善思勤学,务实躬行,修习养性,日臻完善人生与事业,望家中顶大梁者时时思之。

  老父花甲是字。定稿于庚寅九月。

11

、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山东省临清市。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 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二: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
  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后世对他的评论虽然不好,最后也被皇帝赐死,但路氏当时的不可一世,实在不难想见。
  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跌宕起伏的文明长河行程中,在肥沃、丰厚的历史土壤中,曾产生过熠耀于世的各类文化,孕育产生了驰名中外、蜚声古今的先哲先贤、名人学士、政坛帅才。在山东汶上“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
  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
  路迎,明正德三年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官职。
  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也是严慈并施,以慈为本,据《路氏族谱》载,当时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他曾拜同代大儒王阳明为师,他秉持的“以慈为本”及“善政”与王阳明、与儒教的影响不无关系。由此,甚得皇帝赏识,他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深入实际,甚至与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而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令下属为鉴。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心意,被免职归乡。他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

路术淳(链接)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174

湘潭博士2;
     荆溪孝廉3。
     注释:2宋代学者路振,字子发,湘潭人。五岁通《孝经》、《论语》。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辈所称,有《九国志》。
     3清代画家路学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设色花卉。
     *本乃嶔巇摩皓月;偏为路地骋良骐7。
     注释:7妆代楹联作者姚莹(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给当代诗人、《满族文学》主编路地的赠联。
    
     南式大学士;
     仲略好尚书。
     · 上联:典出唐代镇海节度使路隋,字南式。曾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文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宏文馆大学士。 下联:典出后魏车都尉路雄,字仲略。以军功为给事中,孝文帝称他为好尚书才郎。后迁伏波将军
     尚德缓刑,用匡时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灵。
     · 上联:典出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 下联:典出宋代绍光间广东提刑路彬和。时夏税折布钱太重,彬奏乞鷁免。后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远内黄,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安宏衍绪;
     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书,只期忠永传家。

     河东路氏七修族谱
     路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路姓起源很广,最初起源有三:一、路姓起源于姬姓。传说远古时期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帝喾,帝喾生帝挚,帝挚生玄元,玄元在尧时被封为路中侯,封于“路”这个地方,玄元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路”为姓。二、路姓起源于□(目闰)姓,传说是远古时陆终的儿子求言的后代。三、古代有潞水,也被称作“路水”(今山西浊漳河),居住在那里的人因而以水名“路”为姓。路姓后来在阳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阳平望。  
湖北省谷城县家谱:山子战书云,全中开原春.光辉运景世,永定奇玉清
河北省景县路庄辈份排名:吉庆风鸣振 俊秀世岐芳 文德福泽永 兴汉清贵登

0.0963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