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路德延
芭蕉(数岁时作,传于都下)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小儿诗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走堤行细雨,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频邀筹箸挣,时乞绣针穿。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戏袍披按褥,劣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锦涎。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鸾绡映,藏衾凤绮缠。指敲迎使鼓,筋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棋图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夜分围榾柮,聚朝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詀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匿窗眉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径,争球出晚田。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前篱畔,听蛩伏砌边。傍枝粘舞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嫩苔车迹小,深雪履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蚁窠寻径劚,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明时方任德,劝尔减狂颠。
感旧诗
初骑竹马咏芭蕉,尝忝名卿诵满朝。
五字便容趋绛帐,一枝寻许折丹霄。
岂知流落萍蓬远,不觉推迁岁月遥。
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
唐 路贯
和元常侍除浙东留题
谢安致理逾三载,黄霸清声彻九重。
犹辍珮环归凤阙,且将仁政到稽峰。
林间立马罗千骑,池上开筵醉一钟。
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唐 路洵美
夜坐
帘卷竹轩清,四邻无语声。漏从吟里转,月自坐来明。
草木露华湿,衣裳寒气生。难逢知鉴者,空悦此时情。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即事寄上秘书包监侍郎七兄吏部李侍…十四韵
绝境久蒙蔽,芟萝方迨兹。樵苏尚未及,冠冕谁能知。
缘崖开径小,架木度空危。水激千雷发,珠联万贯垂。
阴晴状非一,昏旦势多奇。井识轩辕迹,坛馀汉武基。
猿声响深洞,岩影倒澄池。想像虬龙去,依稀羽客随。
玩奇目岂倦,寻异神忘疲。干云松作盖,积翠薜成帷。
含意攀丹桂,凝情顾紫芝。芸香蔼芳气,冰镜彻圆规。
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阙期。征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路忱
秋怀
落日留虎壁,秋风急戌楼。
高歌鬼神夜,挥涕虎狼秋。
豪贵少青眼,文章多白头。
何时挂长剑,天地一扁舟。
宋 路德章
盱眙旅客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游寒岩钓矶
竹里茅茨竹外溪,粼粼白石护渔矶。
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宋 路坦
诗一首
百里传呼号录公,三年得替普天同。
惟君四载过常例,更有何人继后风。
宋 路振
代棘篇
伐棘何所山之巅,秋风颾颾刺子丹。
折根破柢坚且顽,斸夫趦趄汗污颜。
攒锋束芒趋道还,{上艹下左禾右享}之森森缭长藩。
暮冬号风雪暗天,漏寒不鸣守犬眠。
主人堂上多金钱,东陵暴客来窥垣。
举手触锋身陨颠,千矛万戟争后先。
襟袖结裂不可揎,蹠破指伤流血殷。
神离气沮走蹁跹,数尺之墙弗复攀。
索头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师连七年。
木波马领沙填填,气脉不绝如喉咽。
官军虎怒思吼轩,强弩一发山河穿。
将不叶谋空即安,翫养小丑成凶颠。
推刍挽粟徒喧喧,边臣无心靖国艰,
为余讽此伐棘篇。
题惠泉师壁
汉公尝说惠泉师,解讲楞严解赋诗。
今日我来师已支,草堂风雨立多时。
赠安邑簿伍彬归隐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干。
、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山东省临清市。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 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二: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
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后世对他的评论虽然不好,最后也被皇帝赐死,但路氏当时的不可一世,实在不难想见。
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跌宕起伏的文明长河行程中,在肥沃、丰厚的历史土壤中,曾产生过熠耀于世的各类文化,孕育产生了驰名中外、蜚声古今的先哲先贤、名人学士、政坛帅才。在山东汶上“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
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
路迎,明正德三年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官职。
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也是严慈并施,以慈为本,据《路氏族谱》载,当时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他曾拜同代大儒王阳明为师,他秉持的“以慈为本”及“善政”与王阳明、与儒教的影响不无关系。由此,甚得皇帝赏识,他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深入实际,甚至与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而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令下属为鉴。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心意,被免职归乡。他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
路术淳(链接)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174
湘潭博士2;
荆溪孝廉3。
注释:2宋代学者路振,字子发,湘潭人。五岁通《孝经》、《论语》。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辈所称,有《九国志》。
3清代画家路学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设色花卉。
*本乃嶔巇摩皓月;偏为路地骋良骐7。
注释:7妆代楹联作者姚莹(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给当代诗人、《满族文学》主编路地的赠联。
南式大学士;
仲略好尚书。
· 上联:典出唐代镇海节度使路隋,字南式。曾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文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宏文馆大学士。 下联:典出后魏车都尉路雄,字仲略。以军功为给事中,孝文帝称他为好尚书才郎。后迁伏波将军
尚德缓刑,用匡时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灵。
· 上联:典出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 下联:典出宋代绍光间广东提刑路彬和。时夏税折布钱太重,彬奏乞鷁免。后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远内黄,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安宏衍绪;
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书,只期忠永传家。
河东路氏七修族谱
路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路姓起源很广,最初起源有三:一、路姓起源于姬姓。传说远古时期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帝喾,帝喾生帝挚,帝挚生玄元,玄元在尧时被封为路中侯,封于“路”这个地方,玄元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路”为姓。二、路姓起源于□(目闰)姓,传说是远古时陆终的儿子求言的后代。三、古代有潞水,也被称作“路水”(今山西浊漳河),居住在那里的人因而以水名“路”为姓。路姓后来在阳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阳平望。
湖北省谷城县家谱:山子战书云,全中开原春.光辉运景世,永定奇玉清
河北省景县路庄辈份排名:吉庆风鸣振 俊秀世岐芳 文德福泽永 兴汉清贵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