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涪城区石洞乡石洞河右岸兴隆桥近侧沟上,以光绪文生董开锦墓碑为桥。碑言董公为童试冠军:

【皇清待赠董公讳开锦大人墓志

公讳开锦,祖籍天神山,梦嵩公之季子也。生嘉庆己卯年十一月初三日辰时,殁光绪丙子年九月初一日囗时。幼习儒,勤学好问,试冠童军,虽未获售,亦彬彬君子也。孝亲恭兄,德配孺人闫,生父辈四……经理家政,内外严肃,身兼创守,志尚勤俭。其延师课读也,不辞脩脯……其居家课耕也,早起迟眠,手胼足胝,耕耘收获,经营适宜……终年之时,洲十有二岁,亲蒙教诲,约束綦严。故祖之行实,洲有闻而知之者,亦有见……/丁丑,卜葬于斯,迄今竖碑,洲略述巅末,以志不朽。爰沐手敬撰并书。

祀男:文生瑞囗郭氏,瑞囗囗氏,瑞囗囗氏,瑞囗囗氏。孙:景富,文生景洲,景氵成,,景汉。曾孙……

大清光绪卅三年丁未岁八月十八日】

碑主董开锦为天神山董氏人。天神山,在石洞场西南3里,民国县志记:“天神山,治南五十里,古有庙,今圮。”。

传说,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绵州秀才骑马到罗江,经石洞河马鞍山,见翻山就到罗江地界,就把马拴在山上的小树上。待办完事从罗江回来,见树已长成参天大树,马被拉扯到半空吊死。秀才祭树,马起死回生。此事一夜之间传遍乡里,乡人都认为是天神显灵,于是众筹建庙,并唤山为“天神山”。

清代湖广填川,董氏从麻城县迁至绵南五十里天神山一带繁衍。枝开叶散,形成董家花园、董家小湾、董家草堰、董家七房等聚集地。

11
0.086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