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曲沃桓叔.jpg

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

公元前745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入晋都翼城,但遭国人攻打,曲沃桓叔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曲沃桓叔,姬姓,名成师,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女子。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晋穆侯攻打条戎兵败,适逢此时姜氏为晋穆侯生下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给长子取名为仇,并立仇为太子,以示不忘攻打条戎战败之耻。

晋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晋穆侯攻打北戎,晋军与北戎在千亩交战,晋军大获全胜。恰逢此时姜氏再为晋穆侯生下第二个儿子,晋穆侯因此战得胜,于是给次子取名为成师。

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穆侯的弟弟、成师的叔父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成师的哥哥太子仇出国逃亡。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其徒众袭击晋殇叔,夺取君位,是为晋文侯。

受封曲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世称曲沃桓叔,以晋靖侯的孙子栾宾辅佐曲沃桓叔。当时曲沃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大,违背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劝谏晋昭侯说,建立国家应该让君王的力量、地盘大于臣下,这样才能巩固地位和统治,本末倒置是不能稳定的,曲沃日后必为祸害,但晋昭侯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从此埋下晋国近七十年内乱的祸根。

曲沃桓叔受封曲沃时,已经五十八岁。相比刚即位的晋昭侯,曾参与其兄晋文侯重夺政权的曲沃桓叔显然政治斗争经验更丰富。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曲沃靠着非常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曲沃桓叔的苦心经营,很快就成为晋国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力和影响已经超过当时的晋都翼城。随着封地不断壮大,曲沃桓叔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他萌生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的念头。面对曲沃势力的扩张,晋昭侯并没有采取措施制止。

欲入晋都

晋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正想进入翼城夺权之际,当时晋国国君的支持者势力还很大,于是发兵攻打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兵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并且诛杀叛党潘父。至此,翼城与曲沃的对立完全公开化,晋国实际上已是两个政权并立。

统一晋国

晋孝侯八年(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其子鳝继位,史称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死后,其子曲沃武公继位。在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的数次攻伐下,杀死五君(晋昭侯、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君(晋鄂侯)。至晋侯缗二十七年(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才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并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使晋国重新统一。从此,分裂已达67年之久的晋国,开始以一个大国的面目重现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


主要成就

在晋国与曲沃之间,这场持续长达67年的内乱中,小宗桓庄之族,即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打败大宗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六代,取代晋文侯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

司马贞《史记索隐》:“文侯虽嗣,曲沃日彊。未知本末,祚倾桓庄。”



曲松龄(1884-1958),字明三,今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红布村人,民族实业家。

曲松龄14岁随父去青岛橡胶厂做学徒,19岁就远涉重洋乘船赴海参崴,渐成当地商界名流,1919年被推举为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他关心新技术,主张实业救国,招聘各国技术人才,成立驾驶和机械修理的培训中心,为今后他在哈尔滨市创办工厂和开拓轮船航运建立了一支技术骨干力量。

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海参崴的中国商人、工人、郊区农民和城市居民被无理地驱赶,只保留少数有技术的人员。此时,曲松龄挺身而出,积极地安排中国商人和中国居民生活用品的供给,巧妙地调动中国商业的流动资金和货物运回中国内地,减少了在海参崴的中国人民的经济损失。1920年,曲松龄在家乡红布村修建了两座二层四合院,完整之时多达62间,现为烟台市重点保护单位。

1921年,曲松龄携带妻子和两个幼女来到哈尔滨,创办了“永和盛”油坊,有300多位工人。曲松龄采用当时世界先进的德国榨豆油的机械设备,还改变了旧时榨油工人的“油滑子”的形象,设立浴室,工人先洗澡后进车间,高温操作后再洗干净下工。厂区是道外区的桃花巷,修了一条通向道外江沿码头的专用铁路,运输线负责运输原料、豆油和豆饼等。当时哈尔滨的最大磨面厂是“双合盛火磨”、最大榨油厂是“永和盛”油坊。“永和盛”油坊创利丰厚,所产豆油价格调剂着中国东北地区豆油市价的平衡,对促进哈尔滨市的经济繁荣有着较大的贡献。

曲松龄崇尚欧洲工业新技术,率先从德国引进哈尔滨市的第一辆汽油内燃机的“道奇牌”最新型轿车。为便利哈尔滨市的水道运输,曲松龄运用“永和盛”油坊股东集团的资本购买轮船十几艘,在松花江流域载客、载货,进行沿岸地区物资交流。

曲松龄拥有一艘名为“吉林号”的客货两用轮,船的前半部载客50余人,后半部拖动几条大拖船载货约70余吨,用于经营油坊和松花江上的水道运输业。“永和盛”油坊在日军侵略东北后被迫倒闭,“吉林号”与商家的10余艘客货轮也于1938年被日本侵略者征收。被掠夺了资产的12家船东推举他做代表,与伪满哈尔滨市政府交涉,获准在道外区北三道街的鱼市旷地建楼开办文化交流场所。1941年,购买电影机械设备,开办“大国光电影院”,并出任总经理。后影院被解放军工作组接收,被公私合营为“松光电影院”。1958年,曲松龄病逝于北京。


YMG实习记者钟嘉琳整理

本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曲沃桓叔.jpg

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

公元前745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入晋都翼城,但遭国人攻打,曲沃桓叔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曲沃桓叔,姬姓,名成师,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女子。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晋穆侯攻打条戎兵败,适逢此时姜氏为晋穆侯生下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给长子取名为仇,并立仇为太子,以示不忘攻打条戎战败之耻。

晋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晋穆侯攻打北戎,晋军与北戎在千亩交战,晋军大获全胜。恰逢此时姜氏再为晋穆侯生下第二个儿子,晋穆侯因此战得胜,于是给次子取名为成师。

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穆侯的弟弟、成师的叔父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成师的哥哥太子仇出国逃亡。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其徒众袭击晋殇叔,夺取君位,是为晋文侯。

受封曲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世称曲沃桓叔,以晋靖侯的孙子栾宾辅佐曲沃桓叔。当时曲沃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大,违背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劝谏晋昭侯说,建立国家应该让君王的力量、地盘大于臣下,这样才能巩固地位和统治,本末倒置是不能稳定的,曲沃日后必为祸害,但晋昭侯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从此埋下晋国近七十年内乱的祸根。

曲沃桓叔受封曲沃时,已经五十八岁。相比刚即位的晋昭侯,曾参与其兄晋文侯重夺政权的曲沃桓叔显然政治斗争经验更丰富。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曲沃靠着非常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曲沃桓叔的苦心经营,很快就成为晋国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力和影响已经超过当时的晋都翼城。随着封地不断壮大,曲沃桓叔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他萌生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的念头。面对曲沃势力的扩张,晋昭侯并没有采取措施制止。

欲入晋都

晋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正想进入翼城夺权之际,当时晋国国君的支持者势力还很大,于是发兵攻打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兵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并且诛杀叛党潘父。至此,翼城与曲沃的对立完全公开化,晋国实际上已是两个政权并立。

统一晋国

晋孝侯八年(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其子鳝继位,史称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死后,其子曲沃武公继位。在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的数次攻伐下,杀死五君(晋昭侯、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君(晋鄂侯)。至晋侯缗二十七年(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才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并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使晋国重新统一。从此,分裂已达67年之久的晋国,开始以一个大国的面目重现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


主要成就

在晋国与曲沃之间,这场持续长达67年的内乱中,小宗桓庄之族,即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打败大宗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六代,取代晋文侯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

司马贞《史记索隐》:“文侯虽嗣,曲沃日彊。未知本末,祚倾桓庄。”


0.1247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