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村郭氏家谱序
吾郭氏始祖从道公,自明初由晋迁徒于洛阳平乐村,至今已有七次修谱,历次谱序证明吾族是洛阳望族。吾族之根源,郭氏可追溯到最早的远祖,来自黄帝苗裔,西周宗室支姬姓,三门峡市西周虢国遗址考证,周文王(姬昌),弟姬仲和姬叔,授封于西虢和东虢,姬叔既虢叔,虢叔十三世孙郭支,改“虢”为郭。吾族之根祖属虢叔脉,乃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后裔也。从道公是汾阳王郭子仪六子“暧”公裔孙。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山西泽州岸头村(今周村镇岸村)暧公后裔迁凤凰台周村,周村郭望璞一支有五个儿子:从仁、从德、从道、从义(又名从征)、从信。明洪武二年(1369年),上谕迁民,望璞公幼子从信随父母留守周村,长子从仁带领三个兄弟迁至河南孟州石庄落户。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钦定一地不得落户两兄弟,次子从德又移居孟州冶戌镇,三子从道渡黄河迁至洛阳县平乐村,既吾族迁河南始迁祖。四子从义迁至嵩县柿园村。从孟州石庄珍藏的明朝家谱和泽州周村老谱查到望璞公乃汾阳王第三十二代孙,与周村郭济川为堂兄弟,从道公是平乐郭氏一世祖。平乐郭世至今历经650多年,34代人,家业兴旺,族史辉煌,出過3位公、14位进士、3位解元、156位举人、390多位县级以上官員,清朝時期有800多人在外做官,如翰林院侍召、忠節公郭顯星,内閣大中丞公郭景昌,郡馬公郭椿领等,有“平乐郭氏冠京城,满朝文武皆相迎”之美誉,为世人所仰望。平乐郭氏不断壮大,已形成77个支族。有不少族人另立门户,外迁到其它省份。据家谱中有记载的、近20年能联络上的各地郭氏族群有约15万族众。每年二月二,逢春祭,从道公后裔各房代表组团从各地回平乐祭祖,族人团结互助,睦邻友好,世世代代,承载着粉阳的荣耀。
泥河郭氏文都公碑记记载与源流对接完好,实乃吾族之大幸,感恩先祖为吾族留下来珍贵文化遗产。文都公碑记能得宜保存,功在于十九世太宝,文改期间(1966—1976年)是太宝策化保存,当时十九世有太宝,元雷等为能留存碑记把其淹埋。文改后二十世有文献,瑞,书臣等又使碑记重新立起。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文都碑记记载始祖从道、二世祖仲荣、三世祖志、四世祖亮、五世祖秋、六世祖施、七世幹、八世祖继孝皆居平乐,九世祖尧庆迁东赵村、十世祖明礼迁金永镇俗呼为金村即唐李密故都也,十一世祖永宁仍居金村,至十二世祖文都约于公元1766年迁至泥河,生子三,长子林。十三世林生子三维馥、维馨、维馝。十四世维馝生瑞。次子少亡。三子遇。十三世遇生维馡。十四世维馡生珣。十五世瑞祖门十六世兄弟三人世系显之。十五世珣祖门十六世兄弟四人世系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