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撰史,晓史事;家有谱,明宗族。国家的基础是家,家谱记载是家族血缘与文化的载体。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家谱是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寻根留本,增知育人,血肉联情的集大成。一部成功的家谱,不但是家族的荣耀,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泥河吾族百年来续谱迫不及待,传承郭氏文化具有历史责任和现实意义。
一:提出续家谱的前提。
这一时期,国家提倡传统文化教育,家谱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国家专门设立有谱馆,甚者如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姓氏文化研究生班,青岛恒星学院家谱培训班使用软件系统修谱等。泥河郭氏增续家谱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及时性。
二:续家谱的必要性
因为有了家谱使我们中国人最注重的血统得以纯净,不会因为死亡或迁徒而不知自己的祖先何在。国有史,家有谱,木有根,水有源;人无祖则涂,木无根则枯,水无源则竭,这是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而有云: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也。忠孝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最优良的传统,遵宗敬祖不仅是我们祖先的光荣美德,也是做为一个人的义务,而家谱是认祖宗最直接的载体。当前吾族门多辈广,据洛阳平乐家谱记载,从道公自迁居河南至今(1369—2020年)已有651年,曾有七次修谱,前五次谱遗失,六、七次家谱有存,因吾族未能及时对接,说明泥河吾族自文都祖由洛阳金村迁居宝丰泥河村至今没有家谱正续本。自十六世至今二十四世,八代不在谱,庆幸的是吾族有文都祖碑记,自咸丰六年(1856)至今有152年,据碑记吾族宜能对接,从历史角度来看吾族再不续谱,真乃不孝也。家族敷衍,吾族自文都祖至今人口四百有余 ,有迁徒他乡,续谱是当今之必要,使后人皆知泥河郭氏一族,人人靠谱,做有谱之人。家谱者,一则吾族之档案,二则吾族之文明史,望存谱者宜珍爱之。
三:续家谱的原则
采用当代软件系统修谱模式,此次续谱采取既续男又续女的原则,把每家每户每人填写准确,把男到女家落户的,所生子女随郭姓的亦可续入谱。
四:续家谱的基础和依据
是在平乐七次修谱(1997年)的基础上。依据吾族文都祖碑记和吾族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世,几代人共同经历及传说考证,才得宜于真实对接,源流,谱史,当代基本完善。
五:续修家谱的宗旨
望吾族后裔,览谱寻根,阅卷思亲有据,弘吾祖宗之功德,杨吾族之正气,兴家族之团结,是立国之本。正视吾族兴望发达,祖国富强倡盛,尽责尽力,有作为,敢担当,承前启后。
六:家谱的价值
1、家谱是家庭建设的基石
家谱是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归属,身份证明,是族人的精神家园,在世系谱里记载了始祖,明确辈次,链接支脉。有助于族人知根源,敬祖先,孝长者,爱家人,讲团结,倡导家风,家训,家规。记载人物风范,记录动人故事,都是族人学习升华自己的教材。
2、家谱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
家谱不仅是家史,族史,而且还乘载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国史,方志,族谱厉来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族中记载的人口数量,职业,婚姻状况,序言墓铭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档案学,人口学,移民史等等诸多人文科学。
3、家谱是游子归根的依据
家谱是落叶归根的权威证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族人流动性大,不能小视。泥河家谱理事会倡导,如何编修,编写什么家谱,是需要编写者付出艰辛,慎重思考,认真对待。
二十世,现宾 沐手敬撰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