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1.贾思勰(xié),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着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着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着,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着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着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彰显贾思勰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

  

  

  

  2.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着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着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着名。

  3.贾涉(1178-1223),字济川,浙江天台县藤桥松溪人。南宋将领,淮东处置山东忠义军的中心人物。

  自幼慷慨有大志。父伟,子贾似道,伟系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曾任秘书郎、开江守等职。涉年长后,以父荫任高邮尉,改大理司直,知盱眙军。贾涉是处置归宋的反金武装,颇有谋略,李全等皆为所用,六七年间金军不敢窥淮东,山东十余州相继降宋。

   

  

  4.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

  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

  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5:

  

  5.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 ),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朝中期宰相,杰出的地理学家,曹魏太尉贾诩之后。

  天宝十载(751年),贾耽登明经第,历任临清县尉、河东度支判官、汾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东都留守、义成节度使等职,曾参与征讨梁崇义、李希烈叛乱。贞元九年(793年),以右仆射衔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在任内,贾耽虽未有关于安危大计的建言,但他恭行温厚,被时人称为淳德君子。贞元十七年(801年),封魏国公。唐顺宗即位后,进左仆射。

  永贞元年(805年),贾耽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傅,谥号“元靖”。大中二年(848年),绘像凌烟阁 。

  贾耽历仕玄、肃、代、德、顺、宪六朝,工诗擅书,擅长地理学。郑馀庆称其“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他是裴秀之后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着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全唐诗》存其诗。

  

  6.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

  贾充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一名荃)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

  太康三年(282年),贾充去世。西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宰,礼官议谥曰荒,司马炎不采纳,改谥为武。有集五卷。

  

  

  

0.0934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