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烈女牟则娘
至今,黄岩西部山区茅畲乡还流传着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 在德佑1276年间,元军率兵台州府,对黄岩县茅畲抗元英雄牟大昌家族进行大屠杀。少女牟则娘恐遭凌辱,逐率众投碧潭自尽,那壮烈场面足以让人心灵震撼,从此烈女牟则娘动人事迹逐渐在茅畲流传下来。 话说距离黄岩城关四十里有一个山乡——“茅畲”,那里峰峦叠嶂,竹林似海,绿色成荫,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在南宋咸平年间,牟氏始祖在此筑室幽居。 至八世牟氏四派祖——梦龙诗礼传家,所生二子名为迎老、坦老,一女名为则娘,她自幼习读四书五经,明礼义,通大义,家兴人和,其乐无穷。谁知祸福临门——牟氏家族数百人口惨遭元军杀害。 原来德佑1276年间,元将伯颜率元军奇取临安之后,又令偏将率元军兵临临海城。知府杨必大看到元军铁骑,凶悍强暴,自知不敌,连忙打开城门投降元军,于是元军得寸进尺,逐率大军挺进温、黄平原。那时,茅畲布衣出身牟大昌与侄儿天与,响应文信国号召,组织当地义兵,起义为勤王,举义旗大书“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於俘,黄山不愿为之氓”。 在1276年十一月初二日那天,牟大昌率义兵开赴黄岩城关北面到黄土岭时,突然遭遇元军主力,与之正面决战,终于寡不敌众,牟大昌和天与两人不幸壮烈牺牲,义兵伤亡无数,第二天元将气势汹汹统率大军来到茅畲,然后对牟大昌一家族,子文儒、僧儒、马氏孺人、未芨(未成年人)女儿……以及该乡村庄牟氏家族全面清剿,然后进行大屠杀,只见那男女老少尸体成山、血流成河。那残酷悲惨灭门场面,实在让人肝胆心寒。 这时,从妹牟则娘闻此凶信,自知也必死无疑,尤恐遭遇元军被俘虏,惨遭凌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逐携带二个未芨(未成年人)侄女,以及妇女十几人投碧潭自尽。她们在投碧潭自尽之时,手挽着手,站在山崖上,眺望那熟悉的村庄、宽阔迷人的田野、群山绿水、花草树木。瞬间,跪在山崖上的则娘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一样。 过了一会儿,则娘站起身,开始走向崖边,并把长久以来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然后牟则娘她们开始在崖上跳下去……。她们这一果断决定,使黄岩茅畲历史文化平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和神秘的气氛。 后来,临海举人冯赓雪在游山崖时,凭吊古诗一首,以纪念烈女牟则娘。诗曰:“削壁嶙嶙压碧潭,则娘从此碎冰肝。兄能报国挥长剑,妹自完身赴急湍。玉骨亡随寒月冷,霜魂还逐水云寒。崖潭寂寞空山里,化作清风岭上吹。”牟则娘年纪轻轻,深明大义,为国捐躯,堪称“千古烈女”。 (根据牟永道提供的《牟氏家谱》资料整理编写)
沭阳牟氏-宁死不屈
这是一个曾发生在江苏沭阳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沭阳牟氏与土匪斗争的历史事实。沭阳牟氏誓死不向土匪屈服,用多少人的生命谱写了曾威四方的壮举。
沭阳牟氏自始祖从山东迁至,世代勤劳、勇敢、人丁兴旺,经过二百余年的建设形成了东牟、西牟两个自然村落。牟氏家族的勤劳勇敢,在解放前就值得周边人所欣慰,土匪们也不敢轻易侵犯。高墟地处沭阳东北角,解放前俗称“东海、灌云土匪马脚地”,牟氏家族为了保护家园修筑了土围和土炮楼。解放前的沭阳牟氏就分为西牟、东牟,西牟分为前后庄;东牟分为前后场,东牟前场实力最为雄厚。一九三八年七月,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强盗土匪肆掠。处在大水浸泡中的东牟前场早已成为土匪列强的盘算之中,东海上房土匪以外号为刘大呆为首勾结老霍庄土匪,带着几十号枪支划船前来攻打前场,目的就是为抢夺钱财,然而前场并没有被土匪所吓倒,从炮楼里向土匪进行猛烈的射击,经过一夜的激战土匪未能攻破土围,刘大呆反而被子弹击中手腕上的玉镯,吓得逃到顾庄地主家躲藏起来。
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东海房山土匪外号刘大水,派手下几个骑着自行车前来观察东牟前场形势,当时东牟前场派人日夜守候在村头,见到骑自行车身带盒枪肯定是来者不善,便鸣枪恐吓,刘大水几个手下见事态不妙便向灌云龙苴逃窜。国民党保安团剿共大队就驻扎在龙苴,大队长周法乾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出生。周法乾听了刘大水手下胡说八道后,指示龙苴南李沟土匪李广愈,串联老霍庄土匪以及刘大呆部合股前来攻打东牟前场。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五,正值中秋节,受周法乾指示的几股土匪乌云密布般地笼罩着东牟前场,当时如果前场能舍弃钱财幸许能保住性命,但是牟氏的血统是不允许的,宁可舍弃性命也要有保护家族的勇敢气魄。几百号土匪把土围包围得象铁桶似的,炮楼里的火力阻击了土匪们一次又一次的攻击。那时的八月十五也正是秋收春玉米的时候,大量玉米秸秆堆放在土围外,土匪们点燃玉米秸秆,大量的浓烟和冲天的火焰随着风力把火星带到土围里,因为当时都是草房,很快整个前场形成一片火海,土匪们残忍地在火海中进行了疯狂的血腥屠杀,没有比死还可怕的吧?可是英勇的牟氏没有向土匪屈服,土匪们见到火势很大很难抢劫便溜走。西牟的壮丁们奋力前往扑救,在燃烧的土炮楼中 还有一位妇女举着一个男孩子奋力向外抛出,西牟的牟维成用长衫兜住了这个在大火中仅幸存下的男孩子——牟玉琪。牟玉琪虽然当时年幼,但对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可惜牟玉琪在一九九三年因病过世,所以笔下很难描述当年的场景以及在大火中为了保家献身的英灵——名字很难追寻。西牟的牟氏在那场火灾中经历过的也都不健在了。
收集整理牟氏抗击土匪的资料,已经算是晚了,如果再不整理那就更晚了,更可怕的是若干年后很可能被遗忘甚至歪曲。
沭阳牟氏抗击土匪那场血与火的斗争,已经过去好久,也许在若干年后,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牟氏这种英勇的壮举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牟登德
1945年出生的牟登德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的雕刻技艺却惟妙惟肖,让人刮目相看。
牟登德住在巴南区鱼洞街道新农街。年青时学过石匠,干过石工活,他从小就爱看连环画、小人书,对书中的一些英雄好汉十分崇敬。1989年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时,他被那些劫富济贫的梁山好汉所吸引,看得入神的时候,连吃饭都忘记了。于是想到把这些梁山好汉刻成石雕人物。
说干就干,为寻找经得起风化的石材,他遍寻重庆长江南北农村,最后找到了一种青石,花了近万元,运回120余条质地坚硬耐风化的石材,而后又从市场上购买了400多根长短粗细不一的钢钎,自己锤打淬火加工成各种雕刻工具。
为了让梁山人物栩栩如生,他计算好每个人物的头部、上身、下身和双臂的尺寸比例以及各个所用的兵器式样,对每一尊梁山好汉人物的头发、帽子、胡须、服装、鞋子、手势、武器、站姿和面部表情,都按书中和电视剧里的描述,反复斟酌,力求完美,尽可能表现得与原着中叙述的人物一样。从1989年开始,到2006年,19年时间,《水浒传》中的108位梁山好汉,在他手下“复活”。
牟登德在雕刻完《水浒传》108将的人物后,又萌发了“把四大古典名着的主要人物都雕刻完”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又花了几万元买石料和工具,找来《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三部古典名着书籍和小人书连环图,认真阅读,又观看了这三部名着的电视连续剧,确定了每部名着中要雕刻的人物,逐个了解和记住这些人物及各个的形象、着装、兵器等,在头脑中形成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使雕刻出来的每尊人物,都显得个性鲜明、表情生动、活灵活现。
最令人称奇的是,十二金钗石像上许多饰物还可以移动。宝钗的手镯和扇缀吊环,都是从整块石材上精心雕琢出来的,相互嵌套却又可以活动;黛玉所拿的锄头握于右手,锄头和搭在手上的手帕可单独取下,放在手上却又刚好夹紧在雕像上;迎春发髻上的簪子,惜春手中的笔,元春拿的玉如意,都是活动的。
在雕刻《三国演义》人物时,因书中人物众多,经过他的反复思考,确定雕刻《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曹操、董卓、蒋干、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姜维、吕布、马超、黄忠、王允、曹仁、貂蝉、庞统等41个人物。
而雕刻《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时,牟登德雕刻了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观音、如来佛、牛魔王、铁扇公主、土地等11个人物。
7旬老人牟登德用30年的时间,雕刻完成了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中172位主要人物的石刻雕像,耗时之长,用心之细,实属罕见。
如今170多尊四大名着人物石像已摆满了他的两间屋子,经常吸引一些石雕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曾经有一名广东商人看中了他雕刻的水浒108好汉石像,出价180万元购买,牟登德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牟登德表示,石像对他来说是无价的,他想要把这些石像留在巴南,留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