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栖霞的牟氏家族,很多朋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清代大地主牟墨林和着名的牟氏庄园。实际上,庄园的牟家,只是栖霞名门牟氏家族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牟氏家族的根,其实在栖霞南部的蛇窝泊镇。当年,栖霞牟氏先祖落户之后,定居在蛇窝泊的南榆疃村,然后逐渐开枝散叶,图为蛇窝泊镇一个牟姓大村,牟家河西村
牟家河西村很大,村里有不少老房子,在村内的向阳处,很多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当笔者问到牟氏家族历史的时候,老人热情的讨论了起来,关于家族史,他们都有所了解,但他们又推荐了一位叫作牟芳亭老人,说这位老人参与族谱修撰,对家族历史了如指掌
牟芳亭老人住在蛇窝泊镇的牟家疃村,距离牟家河西村不算太远
他今年已年过八旬,可说话中气很足,他说自己受父辈们的影响,从小对家族历史比较感兴趣,对族谱修撰很热心,曾经多次去过湖北公安县(栖霞牟氏家族的起源地)
牟芳亭老人虽然是个“农民”,但国学功底很深厚,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文言水平也很高,牟氏先代履历歌,就是他亲笔书写
在老人家中的墙上,也悬挂着铭记家族历史的墨宝
在栖霞,牟姓人主要分为两大系,名宦公牟氏家族和铁口牟氏家族,两者同姓不同宗,名宦公牟氏家族的一世祖名为牟敬祖,在明代由湖北公安县来到栖霞任职,如果再往上推的话,他的先代其实姓李,后来因为避祸改随母姓,姓牟。在明清两代,栖霞名宦公牟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
牟氏家族,在栖霞家喻户晓,在胶东也声名显赫。不过,提到牟氏家族,多数人只知道牟氏庄园的主人牟墨林及其子孙,对其他牟氏族人却知之甚少。
实际上,栖霞牟氏家族自第一代祖先牟敬祖从湖北来栖霞任职落户以来,至今已经繁衍了20多世,叶大根深,子孙众多。
对于外人而言,知道个牟墨林就已经足够;但对于牟氏族人来说,无论贫富,都是名宦公(牟敬祖去世后被供奉在栖霞名宦祠,因此被称作名宦公)子孙,都有名列族谱的资格。
自清代以来,栖霞牟氏家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修谱事宜,以此明辈分、序昭穆。在建国以前,栖霞牟家曾三次修撰族谱,第一次在清朝康熙年间,第二次在嘉庆年间,第三次在民国时期。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不少牟氏族人又重新组织修谱,历经数载,终有所成。
令人感叹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对族谱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多,对这些事情热心的,大多是一些耄耋老人。
20年前刊行的《栖霞名宦公牟氏望族》新谱,主编为牟日宝和牟珍。但牟芳亭老人也出力甚多,他和族人曾专门南下湖北,探访牟氏先祖资料,后来的重修族谱告示,也出自他的手笔。
惭愧的是,笔者此前对牟芳亭老人了解不多,第一次登门还是几经辗转打听:我们先去了牟家河西村,村中的老人众口一词,说家族历史,周围十里八乡,只有牟家疃村的牟芳亭最懂。
牟芳亭老人的房子,是三间农村旧居,在他的卧室兼客厅当中,摆放最多的东西都是书。老爷子说,自己是受父亲影响,从小对家族文化感兴趣,长大后,不由自主的就投入到整修家谱的工作中,虽然他作为一个农民,大部分时间还要种地。
实际上,用“农民”这个词来形容牟芳亭并不恰当,因为他精通文言文,会写毛笔字,更像以前私塾中的教书先生,即便不教学,称呼他一声“先生”,也恰如其分。
但之所以称呼他为“农民”,是因为他的生活来源基本取自土地。老爷子不但要种地,而且还要经常赶集卖东西,以此贴补家用。
不过,就是在如此的条件下,牟老爷子有次听说海阳有个村有姓牟的人,但却没有编入族谱的消息之后,自掏腰包花了150元钱租车到那个村里,一寻究竟。“如果是同宗同族,修族谱把人家落下就太不应该了。”牟老爷子说。经过考证,海阳那个村的牟姓人家来自栖霞的铁口,与名宦公牟氏同姓不同宗。
这件事情,更加证明了90年代那次修谱的精确性。当时,牟日宝、牟芳亭等热心的牟氏祖人,遍地寻访,走遍了胶东很多村庄,即便某个村只有一两户牟姓人家,也要寻个究竟;此外,他们还多次到湖北、东北等地,寻访祖谱和搬迁的子孙情况,“不敢说百分之分,但基本可以说,名宦公的子孙,都收进了新谱当中。”
牟芳亭老人说,现在的牟氏族人大多在20世以后,19世以前基本都是老人,现存辈分最大的应该在17世,他自己是20世。
如今距离上次修谱已经又过了20年,这20年当中,牟老爷子仍在不断整理新资料。他在纸上用小楷书写下来,已经成堆。每逢有人登门请教,即便不是牟氏族人,牟老爷子也会热情介绍。但对于年轻人不感兴趣这一点,牟老爷子也很感叹。
年轻人或许现在对族谱不感兴趣,但终有一天会发现这些族中长者的可敬之处。人,毕竟不能忘了祖宗。
牟姓多正直之士,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姓族文化。多用联句的形式加以概括,如“父子两博士,祖孙三才人”,“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等等,或追述本族历史上的辉煌,或撰诗以明志。
山东日照牟氏族谱,(清)牟伟纂修,始修于清康熙戊寅年(公元1698年),增订于清乾隆辛未年(公元1751年),三修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山东栖霞牟氏支谱,着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手写大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县东三叫村。注:始祖为牟敬祖。
重庆梁平续修牟氏家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正备再修。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市梁平县牟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中华牟氏族谱简编,(现代)牟光兆编修,2005年计算机排印本五百册。公开出版,原稿现被收藏在四川省苍溪县政策法律研究室牟光兆处。
中华牟氏望族,(现代)牟日宝编着,2005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牟氏庄园牟日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