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滩林氏(暹公裔)
概述
本村肇居始祖文墳公,宋渡琼始祖暹公二十六世孙,入临始祖谦公十八世孙。
吾族乃临邑多槐村的一支,前代迁移经历如下七个阶段:①暹公,南宋高宗敕命授琼州按抚使居府城→②洵武公,宋授致政升致政使,始居府城继入文昌林村→③桥年公,宋授县尉,先琼山大林村移琼山山倂村→④谦公,明洪武十七年甲子科举人,任江南徵州教授升晋国子监学正,先琼邑併村,于明洪武癸酉年以郡被火灾徒居临高县城内西门临江书院敬墟处→⑤传梅公,贡士,任教谕,居县北多槐村→⑥煊美公来定居屯昌县南吕镇福安村为我入定之始祖→⑦文墳公,由福安村携四子迁居清滩村,为我清滩村之肇居始祖。
现今分居南吕镇清滩村、乌坡镇剪刀坡村、琼中县湾岭镇金竹村三个村落。入村至今约有280年,传承一十三世。2019年1月9日,本宗重建祖祠入宅回火安神,全宗人口准确统计:宗内人口398人,其中男201人,女197人(当中配妻111人,未出嫁女儿86 人),另外出嫁女120人,全宗内外总人口合计518人。分居各村人数如下:清滩村367人,其中男185人,女182人(配妻104人,未出嫁女78人)。金竹村24人,其中男12人,女12人(配妻5人,未出嫁女7人)。剪刀坡7人,其中男4人,女5人(配妻2人,未出嫁女1人)。
清滩林氏,乃宋渡琼始祖暹公临高多槐支迁居屯昌南吕福安煊美公后裔。入村始祖为暹公第二十六世孙文墳公,由屯昌县南吕镇福安村迁居南吕镇清滩村,至今已经传承十三世,人口398人,主要居清滩村,另有少部分居乌坡镇剪刀坡村、屯昌镇和琼中县金竹村。清滩林氏以勤劳奋进和睦自主著称。前代有武功明2人,领国家薪金俸禄3人,现有国家公务人员8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科股级3人,外出经商自立门户10人,领国家薪金俸禄7人,大学毕业6人,前后曾任行政村级干部6人,可谓人才济济,辈出无穷,八十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中率先迈出可喜的一步。今天,仍在脱穷致富中继续努力,有望取得一定的成效,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更加美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清滩林氏祖祠,座东北(艮寅正线)向西南。东,临清滩溪,紧靠海榆中线;东南,200米巽方城门水口;西五里,清滩岭;西北五里,清滩岭次峰,一里,来龙主脉;西南,朝清滩岭主峰,为文笔,十里,枫木镇;东北十里,南吕镇;北二十里,屯昌县城。龙真水秀,地丽物阜,交通发达。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前后(约公元1840年),由入村始祖文墳公的第四世孙冠秀公(约61岁)与众兄弟主建,第五世孙裳柏公(约35岁),裳松公(约30岁)等秉力创建(详细记载,见本宗第二次谱1921年癸未谱行录字行间),至今已180年。期间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作为村乡办公所,70年代初又曾作为村学学堂,后被折除挪建生产队文化室。经30多年,历种种政治风云,祖祠面目全非。
80年代由入村始祖八世孙会鸾、九世孙成焕、成忠,十世孙功义等携头原址重新建造,又经历30多年,期间虽经八世孙会英、九世孙成永、十世孙林柏等人主持,再次修葺,但风推雨侵,咀虫腐蚀,今己严重损毁,屋面完全崩塌,不堪入内。
从2018年4月,八世孙会东、十一世孙盛逵携头,召集各支代表商讨重新修建祖祠事宜。由八世孙会英、九世孙成永、成强主持,九世孙成强设计,成永、成强、功伟、功波、功敏、林才、盛良、盛川施工(有酬),十世孙功昌理财、在以上宗亲的带动下,全宗父老叔侄青年出嫁女自觉筹款、捐款,至于2019年1月9日,共筹集资金37.7万元,于2018年7月22日开始动工,原址原坐山向,重新修建祖祠,于2019年1月9日落成回火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