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

  1958中央搞“三面红旗”运动,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困难。

  后来,毛主席退居二线,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出来扭转局势,采用“三自一包”政策,即自负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

  毛主席为了不使政权旁落和保持自己的威信不减,1966年8月8日毛主席主持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文化大革命”或“文革”,全国各地都行动起来。

  我们学校乱纷纷。同学们不上课,几个人到几十个人都可以自由组织红卫兵队伍,自己起个名字,都是与保卫毛主席有关的名称,印在红布袖口戴在右手上,威风凛凛。

  那时,可以批斗校领导。把他们抓到礼堂的舞台上,挂着打倒某某的牌子,并用红笔打叉,意思是消灭他们。台上组织者举右手,高喊:打倒某某!砸烂某某狗头!某某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誓死捍卫毛主席!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台下跟着大声喊叫。

  在墙壁篮球架上,所有地方都贴上大字报,或写上打倒某某的标语。墙面不够了,拉绳子挂大家报,白纸不够写,就用旧报纸写。

  那时,可以给老师,班主任写大字报。批判老师这不对,那不行。我只写一张说一位老师的小缺点,至今内心愧疚。

  我们学校有位体育兼音乐老师。被学生围攻,谩骂、殴打,受不了,冲出人群,跳下操场边很高的挡土墙,跑向田野,跨过河流,冲到对面山上躲起来。

  那时把毛主席著作中精典词语编集成小本,用红色塑料皮套上,叫做《毛主席语录》,也叫“红宝书”。

  有时小学生在街上,路口把来往人员拦下来。叫他们背一两段毛主席语录,或唱段语录歌,或高喊“毛主席万岁!”才给放行。

  那时农村文盲还很多,非常难为他们,搞得一些人不敢出门上街。叫做“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

  在村里由最贫穷的人组革命委员会,夺取或接权力,批斗当权的人搞阶级斗争,批斗“黑五类”,强制“黑五类”劳动。早晨要扫大街,读毛主席语录。晚上开批斗会,叫做“早请示,晚汇报”。有的还故意做块很重的牌子,不用绳子而用细小铁丝连着,挂在被批斗人的脖子上,还叫他们站在椅子上,下90度的腰。

  黑五类是指“地、富、反、坏、右”。解放初期进行土地改革,把所有田地重新分配。没田少地的家庭定“贫下中农”,原来田地多的定为“地主”;比地少些的定“富农”;有对政府不满行为的定“反革命”;看不顺眼,行为不端正的定“坏分子”;知识分子有过激言语者定“右派”。这些人很苦。思想受摧残,人身受攻击,被谩骂侮辱,还要强制劳动,有些人受不了,自杀而亡。

  社会上有传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都死得很惨,还有很多党政领导人、知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被迫害。有的含冤而死,命大的,挺过来的,在“四人帮”倒台后,又重新平反掌权。邓小平三起三落是典型代表人物。

  

0.1154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