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由中国文史版社出版的《中华乔氏统谱·总谱》,是一部在乔氏姓氏文化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作,其最大的价值和最大的亮点在于,她把对乔氏的研究,从家谱的收集、整理、编籑、出版纳入一个科学的轨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是制订了乔氏的世系表,从而为乔氏的由来、发展、繁衍、迁徙、分布理出了一个纵向的脉络体系。传统族谱多是以宗族文献资料汇编为主要内容,以往各姓推出的家谱大多不过是把各地方的分散的家谱汇集到一起,看不出整个姓氏发展的来龙去脉,分布规律等。因此,《中华乔氏统谱·总谱》就不是简单的资料的堆积,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了学术价值,因为她搭起了一个姓氏研究的框架,从内容、体例、结构、风格到编排。正是这一点,《中华乔氏统谱·总谱》受到学术界、出版界和相关研究机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在编委会学术顾问、国际知名的姓氏专家、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和南开大学历史专家乔治忠教授指导下,经过中华乔氏统谱编委会 3 多年持续不间断的进行乔氏家谱的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史料,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搜寻有关乔氏的历史,并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家谱的搜集,进行筛查、比对、分析、汇总,再加上《中华乔氏统谱·总谱》编委会成员各显其能,同心协力,协同作战,·总谱的内容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重要的成果,正是集体的合作的力量,从而使家谱的研究既有宏观总体的把握,又有微观的第一手资料作依托和佐证,从而使研究具有一种开创性的成果,对家谱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当然,对于一个姓氏的统谱来说,有了科学的框架当然是重要的一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编委会在《中华乔氏统谱·总谱》编纂时,确立了·总谱的框架下,各分会续“分谱”,各县市和谱 各大家族续“支谱”的一个完整的大体统 系,通过动员全国各地乔氏宗亲多方面广泛搜集、抢救原始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总的框架和总的走向下,把各个具体支脉的分布情况、传承情况、迁徙情况弄清楚,从而把几千年文明史中有文字记载的乔氏家谱连为一体。总谱好比一棵苍天大树的主干,而分谱、支谱则是大树不可或缺的枝蔓,共同构成一个总的体系,这是一项相当复杂艰巨需要更多的乔氏宗亲为之奋斗的大工程。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许多省区的宗亲都在以不同方式、不同规模为这项浩大工程添砖加瓦、奉献爱心的时候,河北的乔氏宗亲走到了前面。在乔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河北理事长、河北分谱总编乔铁钢的倡导和主持下,河北分谱历时 3 年,终于编纂完成,这是在乔氏修谱史上又开了一个好头,为《中华乔氏统谱》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立了头一功,也是为分谱和支谱全面编纂做出了一个样本。之所以西南分谱能率先编就,应归功于乔铁钢等编委会全体宗亲,对修谱一事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特别是在中央关于推动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发出后,他们为这个生机勃勃的大好氛围所鼓舞,在乔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获得批准成立,在《中华乔氏统谱·总谱》也已出版,并制定了分谱编纂的详细目录之后,更加快了工作的进度,抓紧做“依葫芦画瓢”的工作,迅速补充了相关内容,·总谱连为一体,融为一炉,相互呼应,相互辉映。
在编纂工作中,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科学的态度,他们还按照各地乔氏支系提供的 26 支乔氏族群,绝大多数都进行了接触,并广泛搜集了关于宗规、家训、家戒、仪礼、祭礼、宗族文献以及古墓、祠堂、古物、古建筑、文化遗迹等内容,又翻阅了省市县志书的历史记载,广泛联系和发动当地能人、名人、“有钱出钱 , 有力出力”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也是值得其他省区在修分谱和支谱时学习和借鉴的。“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华乔氏统谱·总谱》这棵巨大的合抱之木,就是要靠热心于这项事业的所有高姓宗亲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方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传之子孙,流芳万世。
河北分谱付梓之际,主持者嘱余为文,感慨系之,匆匆书此,是为序。
乔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执行理事长《中华乔氏统·总谱》主编乔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