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
歌祖宗之功德兮,基积庆之绵长。肇轩辕而吹律吕兮,黄帝吹律吕以定姓,逮有虞而克昌。舜,黄帝八代孙也,生于姚墟,居于沩汭,都于蒲坂,即天子位,号有虞氏。自耕稼陶渔而垂衣裳兮,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秉土德以称王。舜以土德王。繄位禄名寿之必得兮,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箫韶成而凤凰来翔。韶,舜乐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禹奏舜乐,凤凰来翔。重人伦以谋有后兮,钟休媺于无疆。男女居室,人之大伦,舜之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胡公复起而膺疆寄兮,备三恪于东方。武王克商,封虞。夏商之后,备王室三恪,陈为东方异姓国之一。隆太姬而下降兮,崇虞礼以蒸尝。武王以元女太姬下嫁胡公,奉虞帝祀。国既安于磐石兮,宗亦固于苞桑。子孙永保其勿替兮,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咸趾美而呈祥。披往牒而览前踪兮,煊赫赫其煌煌。若聚星之烂于云汉兮,按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姪,造荀氏父子,是夜德星聚奎。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因题其堂曰:“德星堂”。类清庙之陈列圭璋。恐偻指之难数兮,非柔翰之所能详。
按《名人辞典》周陈悲善相马。
按《吕氏春秋》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宾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
按《华阳国志》张仪相秦惠王,超兵伐蜀,十月取之。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庄为相。
按《孟子》陈良、陈辛、陈相周人,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按《尚友录》陈农,汉成帝时,使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之。
按《汉书·儒林传》陈翁生,大梁人也。仕至信都太傅,教授瑯琊殷崇、楚国龚胜。崇为博士、胜为右扶风,皆有传,徒众尤盛,多知名者也。
按《汝南先贤传》,后汉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年十五,闲处一室,荒芜不除,或怪之曰:“大丈夫或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为。”后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迁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蕃曰:“昔武王式商容子,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为独设一榻,去则悬之。窦太后以功封高阳侯,不受。及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遂,遇害,子逸为銍令朱震所匿,官至鲁相。
按《后汉书》陈寔 字仲弓,颖川许昌人,初为郡西门亭长,累迁太邱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吏虑有讼者曰:“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后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授去。及后逮捕党人,事迹连寔,余人皆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则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法所加,毋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令遺绢二匹,勉之去,自是一县无盗窃。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不起,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派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蔴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曰:“文范先生。”有子六,纪谌最贤。
按《后汉书·党锢传》陈翔 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隶校尉。翔少知名,善结交,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征拜议郎,迁扬州刺史,举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秽,并征诣廷尉,参中常侍璜之弟也,由此威名大震,又征拜仪郎,补御史中丞。坐党事,考黄门北寺狱,以无验见原,卒于家。
按《虞翻别传》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散发披鹿裘,布易六爻,烧其三以饮臣。
按《尚友录》晋 陈达,寔六世孙,永嘉中为长城令,有惠政,尝谓所亲曰:“此地山水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遂家焉。后十世孙霸先受梁禅为帝。
按《名人辞典》晋 陈勰官将作大匠,撰杂碑,碑文为金石学之祖。
陈训,历阳人,字道元。少好秘学,尤善风角。吴孙皓以为奉禁都尉,使其占候。皓政严酷,训知其必败而不敢言,入晋拜谏议大夫,去职卒。
按《水经注》晋 都水使者陈良,凿运渠,从洛口入注九曲至东阳门。
按《氏族典》晋 陈道林领淮南太守,历阳都人共邀至牛渚,陈理既佳人谋欲共言折陈道林以铁如意支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未遂。”于是竟坐不得谈。
按《陈书》陈霸先 字兴国,封陈王,受禅为帝,国号陈,都建业,在位三年卒,谥武,庙号高祖,年号永定。附录徐孝穆《陈公九锡文》大哉,乾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故惟天为大陟配者钦明,惟王建国翼辅者齐圣。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蕴其玉璜,尧舜之臣濙河镂其金版。况乎体得一之鸿姿。宁九阳之危厄,拯横流于碣石,扑燎火于崑岑,驱驭于韦彭,跨碾于秦晋,神功行而靡用,圣道运而无名者乎。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日者,昊天不吊钟乱于我,国家纲漏吞舟强胡内赑,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太清否亢桥山之痛,已深大宝屯如平阳之祸,相继上宰,膺运康救兆民,鞠旅于滇池之南,扬旌于桂岭之北,悬三光于已坠,谧四海于群飞,屠猰㺄于中原,剒斮鲸鲵于濛汜,荡宁上国,光启中兴,此则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既而天未悔祸,夷丑荐臻,南夏崩腾,西京荡覆,群胡孔炽,藉乱乘间,推纳藩枝,盗假神器,冢司昬挠,旁引寇仇。既见贬于桐宫,方谋危于汉阁,皇运已殆,何殊赘旒,中国摇然,非徒如线。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复莒齐都,平戎王室,朕所以还膺宝,历重履宸宫,挹建武之风,尤歌先王之雅颂,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公应务之,初登庸惟始三川五岭莫不窥临,银洞珠官所在宁谧孙卢肇釁衅,越貊为灾,番部阽危,势将沦殄,公赤旗所指,妖壘洞开,白羽才撝,凶徒纷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其又公之功也。大同之末,边政不修。李贲狂迷,窃我交爱,敢称大号骄恣甚于尉佗,据有连州雄豪炽于梁硕,公英谟神算,电扫风行,驰御楼船,直跨沧海,新昌典澈,备历艰难,苏历嘉宁,尽为京观,三山獠洞,八角蛮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马援之所不届,陶璜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侯,归琛天府,献状鸿胪,此又公之功也。自寇虏陵江,宫闱幽辱。公枕戈尝胆,提剑抚心,气涌青霄,神飞紫闼。而番禺连率,本自诸夷,言得其朋,是怀同恶。公仗此忠诚,乘机剿定,执沛令而衅鼓,平新野而据鞍,此又公之功也。世道初艰,方隅多难,勋门桀黠,作乱衡疑,兵权池隍,众兼夷獠。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南土黔黎,重保苏息。此又公之功也。长驱岭峤,梦想京畿,缘道酋豪,递为榛梗,路养渠率,全据大都,蓄聚逋逃,方谋阻乱,百楼不战云梯之所,未窥万弩齐张高輣之所非敌。公龙骧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阵,清妖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此又公之功也。迁仕凶慝,屯据大皋,乞活类马腾之军,流民多杜弢之众,推锋转斗,自北徂南,频岁稽诛,实为劲虏。公坐挥三略,遥制六奇,义勇同心,貔貅骋力,雷奔电掣,谷静山空,列郡无犬吠之惊,丛祠罢狐鸣之盗。此又公之功也。王师讨虏,次届沦波,兵乏兼储,士有饥色,公回麾蠡泽,积谷巴,邱亿庾之,詠,斯丰壶浆之迎是众军民转漕,曾无砥柱之难,舳舻相望如运敖仓之府。犀渠贝胄顾蔑雷霆,高舰层楼仰扪霄汉。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承此兵粮,遂殄凶逆,此又公之功也。
若夫英图迈俗,义旅如云,湓垒猜携,用掩戎略。公志唯同奖,师克在和,鹄塞非虞,鸿门是会。若晋侯之誓白水,如萧王之推赤心,屈体交盟,人祗感咽。故使舟师并路,远迩同心。此又公之功也。
姑熟襟要,崤函阻凭,寇虏据其关梁,大盗负其扃鐍。公一校裁撝,三雄并奋,左贤右角,沙溃土崩。木甲殪于中原,毡裘赴于江水。他他藉藉,万计千群,鄂坂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此又公之功也。
义军大众俱集帝京,逆竖凶徒犹屯皇邑。若夫表里山河,金汤险固。疏龙首以抗殿,揃华岳以为城,杂虏凭焉强兵自若。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军容甚穆,国政方修,物重睹于衣冠,民还瞻于礼乐。楚人满道,争睹于叶。公汉老衔悲,俱观于司隶,此又公之功也。
内难初靖,诸侯出关,外郡传烽,鲜卑犯塞,莫非且渠当户,中贵名王,冀马列于淮南,胡笳动于徐北。公舟师步甲,亘野横江,歼厥群羝,遂殚封稀莫不絓木而止,戎军靡遗,遇泞而还,归骖尽殪。此又公之功也。
公克黜祸难,劬劳皇室。而孙宁之党,翻启狄心,伊洛之间,咸为虏戍,虽金陵佳气,石垒天严,朝暗戎尘,夜喧胡鼓。公三筹既画,八阵斯张,裁举灵钚,亦抽金仆,咸俘丑类,悉反高墉。异李广之皆诛,同庞元之尽赦。此又公之功也。
任约判换,枭声不悛,戎羯贪婪,狼心无改。穹庐毡幕,抵北阙而为营。乌孙天马,指东都而成阵。公左甄右落,箕张翼舒,埽是欃枪,驱其獫狁。长狄之种,埋于国门;椎髻之囚,烹于军市。投秦坑而尽沸,噎濉水而不流。此又公之功也。
一相居中,自折彝鼎;五湖小守,妄怀同恶。公夙驾兼道,秉羽杖戈,玉斧将挥,金钲且戒,妖酋震慑,遽请灰钉,爇榇以表其含宏,焚书以安其反侧。此又公之功也。
贼龛凶横陵虐,具区阻兵,安忍凭灾怙乱,自古虫言鸟迹,混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公虽宗居汝颖,世寓东南,育圣诞圣之乡,含章挺生之地,眷言桑梓,公私愤切,卓尔英状,承规奉算,戮此大憝,如烹小鲜。此又公之功也。
乱离永久,群盗孔多,浙左凶渠连兵构逆,岂止十兵五校,白雀黄龙而已哉。公以中军无率,选是亲贤,奸寇途穷,漼然冰泮刑溏之所,文命动其大威雷门之间,句践行其严戮英规圣迹异代同风。此又公之功也。
同姓有扈,顽凶不宾,凭藉宗盟,图危社稷,观兵汇泽,势震京师,驱率南蛮,己为东帝。公论兵庙堂之上,决胜尊俎之间,寇贾樊滕,浮江下濑。一朝揃扑,无待甸师,万里澄清,非劳新息。此又公之功也。
豫章妖寇,依凭山泽,缮甲完聚,各历岁时,结从连横,爰洎交广,吕嘉既获,吴濞巳鏦,命我还师,征其不恪,连营尽拔,伪党斯擒。耀圣武于匡山,回神旌于蠡浱。此又公之功也。
自八紘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公武灵已畅,文德又宣,折简驰书,风猷斯远,至于苍苍,浴日杳杳无雷,北洎丈夫之乡,南踰女子之国,莫不屈膝膜拜,求吏款关。此又公之功也。
京师祸乱,及积寒暄,双阙低昂,九门寥豁,宁秦宫之可顾,岂鲁殿之犹存,五都簪弁,百僚卿士,胡服缦缨,咸为戎俗,高冠厚履,希复华风,宋微子麦穗之歌,周大夫黍离之叹,方兹于斯,未足为悲矣。公求衣昧旦,昃食高春,兴构宫闱,具瞻遐迩,胶庠宗稷之典,六符十等之章,还闻泰始之风流,重睹永平之遗事。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济天下之勋,重之以明德,凝神体道,合德符天,用百姓以为心,随万机而成务,耻一物非唐虞之民,归含灵于仁寿之域,上德不德,无为以为,夏长春生,显仁藏用,忠信为宝,风雨弗愆仁惠为基,牛羊勿践,功成治定,乐奏咸云,安上治民,礼兼文质,物色邱园,衣裾里巷,朝多君子,野无遗贤,菽粟同水火之饶,工商富猗顿之旅,是以天无蕴宝,地有呈祥,潏露卿云,朝团晓映,山车泽马,服御登贤,既景焕于图书,方葳蕤于史牒,高勋踰于象纬,积德冠于嵩华,固无得而称者矣。朕又闻之前王宰世,茂赏尊贤,式树蕃长,总征群伯,二南崇绝,四履遐旷,泱泱表海,胙土惟齐,岩岩泰山,俾侯于鲁,抑又勤王,反郑夹辅,迁周召伯之命,斯隆河阳之礼,咸备况复经营宇宙,宁惟断鳌足之功宏济苍生,非直凿龙门之险而酬庸报德,寂尔无闻,朕所以垂拱当宁,载怀惭悸者也。今授公相国,以南豫州之陈留,南丹阳宣城扬州之吴兴,东阳新安,新宁,南徐州之义兴,江州之鄱阳,临川十郡封公,为陈公锡兹青土,苴以白茅,爰定尔邦,用建冢社,昔旦奭分陕俱为保师,晋郑诸侯,咸作卿士,兼其内外,礼实攸宜。今命使持节兼太尉王通授相国印绶,陈公玺绂,使持节兼司空王瑒授陈公茅土金兽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相国职踰三铉,任总百司,位绝朝班,礼由事革,其以相国,总百揆除,录尚书之号上所假节侍中,貂蝉中书监印章,中外都督太傅印,授义兴公印,策其镇卫大将军,杨州牧如故,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礼,为桢干律等衔,策四维皆举八柄,有章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元,牡二马四。以公贱宝,崇谷疏爵,待农室富,京坻民知,荣辱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是用。锡公轩县之乐,六佾之舞。以公宣导王猷,宏阐风教,光景所照,鞮象必通是用。锡公朱户以居。以公抑扬清浊,褒德进贤,髦士盈朝,幽人虚谷是用。锡公纳陛以登,以公嶷然廊庙,为世镕范,折冲四表,临御八荒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以公执兹明罚,期在刑措,象恭无赦,干纪必诛是用。锡公斧钺各一。以公英猷远量,跨厉嵩溟,混一车书,括囊寰宇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以公天经地义,贯彻幽明,春露秋霜,允恭粢盛是用。锡公秬畅一尚,圭瓒副焉。陈国置丞相以下一遵旧式往钦哉,其恭循朕命,克相皇天,宏建邦家,允兴洪业,以光我高祖之休命。陈文帝武帝兄始兴王道,谈长子名茜字子华。初为吴兴太守,前后击破杜龛、张彪,军威惠大振。帝起自艰难,知民疾苦,性明察俭约,每夜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敕传更签于殿中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枪然有声。曰:“吾虽眠亦令警觉。”在位七年卒,谥文,庙号世祖,纪元二“天嘉”、 “天康”
陈昙朗,武帝弟休先子,少孤,有胆力,善绥御,起家著作郎,武帝诛王僧辩,留昙朗镇京口,知留府事,梁绍泰中出质于齐,寻被害于晋阳。武帝践祚,袭封南郡王,天嘉中追谥愍。
陈后主,宣帝长子,名叔宝,字元秀。既即位,纵酒赋诗不辍。在位六年,陈亡于隋。隋文帝礼遇甚优,仁寿中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诗词著名于世,兹录其《劝农诏》全文云:“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斯乃国储是资,民命攸属,丰俭隆替,靡不由之。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千金,硗确至于三易,腴塉既异,盈缩不同,诈伪日兴,簿书岁改,稻田使者著自西京,不实峻刑闻诸东汉,老农惧于祗应,俗吏因而侮文,辍耒成群,游手为伍,永言妨蠹,良可太息,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私业久废,咸许古作,公田荒纵,亦随肄勤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外,可为格班下使,明称朕意焉。
陈昌 武帝六子 字敬业,年十六,官吴兴太守,明习政事,后封衡阳郡王,谥献。
陈伯茂 文帝二子 字郁之,始兴王除扬州刺史。性聪敏好学,工草隶得王羲之笔法,文帝深爱重之。陈伯智,文帝十二子,字策之,封永阳王。少敦厚,有器局,博涉经史。累官侍中翊左将军。
陈叔英,宣帝三子,字子烈,封豫章王。性宽厚仁爱,官至司空。
陈叔卿,宣帝五子,字子弼,封建安王。性直质,有才器,容貌甚伟,官至中书监。
陈叔献,宣帝九子,字子恭,封河东王。性恭谨,聪敏好学,授宣毅将军,终南徐州刺史,卒谥康简。
陈叔齐,宣帝十一子,字子肃。封新蔡王。风采明赡,博涉经史,善属文。官至国子祭酒。
陈叔文,宣帝十二子,字子才。封晋熙王。博涉书史,官至侍中,宣毅将军。
陈叔慎,宣帝十六子,字子弼,十岁能属文,后主每叹赏,出为湘州刺史。隋兵至州,遣使诈降,伏甲擒隋将庞晖等斩之,因众寡不敌,卒被害。
陈嶷,后主二子,字承岳,封南平王。方正有器局,年数岁,风采举动有若成人。官至扬州刺史,寻除郢州刺史,未行而隋师济江,祯明末入关,卒于长安。
陈深 后主四子,字承源,始封安王,后立为太子。隋军入城,深时十岁,闭阁而坐,使人劳军,人咸敬之,宗社因以不扰。
陈慧纪,武帝从孙,字元方,负材任气。从武帝平侯景,及武帝践祚,封宜黄县侯。
按《梁书》陈昕,庆之子,字君章,七岁能骑射,十二随父入洛,病回,诣鸿胪卿朱异访北间事,昕聚士画城,指挥分别,朱大奇,之后官云骑将军,守历阳 为侯景所害。
梁,陈伯之,睢宁人,齐东昏时积功至江州刺史,复为通直散骑常侍,久之卒。
按《南史·陈》陈宝应,侯官人,父羽,有材干,为郡雄豪,侯景之乱,晋安太守以郡让羽,羽传郡于宝应。武帝以为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
按《齐书》南齐 陈公恩,工画,有烈女贞节、朱买臣等图行于世。
陈玄子 南齐义兴人,四世同居,合门一百七口。建元中,大使巡行天下,奏闻诏表其闾。
按《唐书》隋 陈政,茂子,字弘道,倜傥有材略,便弓马,善钟律。炀帝时,历位协律郎,宇文化及之乱,以为太常卿,后归唐,终梁州总管。
按《新唐书》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人,年十八,以家富,好骑射,尚未知书,他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举进士,累官迁右卫胄曹参军,后为贪令所诬,死狱中。唐兴文章,承徐庚遗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归雅正。尽扫六朝敝习。故李、杜、韩、柳皆踪伯玉高风。王适见其诗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东川节度使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文曰:“大唐剑南东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鲜于公,为故右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前监察御史赵儋撰。公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其先居于颖川,五世祖方庆好道,得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七变,隐于郡武东山,子孙因家焉。生高祖汤,汤为郡主簿,汤生曾祖通,通早卒,生祖辩,为郡豪杰,辩生元敬,瑰伟倜傥,弱冠以豪侠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粟万斛以赈贫者而不求报。年二十二乡贡,明经擢第,拜文林郎,属青龙末天后居摄,遂山栖饵术殆十八年,玄图大象无不达,拟张平子风鉴,比郭林宗公即文林元子也。英杰过人,强学冠世,诗可以讽笔,可以削人,罕双全,我能兼有。年二十四文明元年进士,射策高第,其年高宗崩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于乾陵。公乃献书阙下,天后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金华殿,因言伯王大略,君臣明道,拜灵台正字。由是海内词人靡然向风,乃谓司马相如扬子云复起于岷峨之间矣。秩满补右卫曹,每上书言政事,词旨切直,因而解罢。稍迁右拾遗,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武攸宜亲总戎律,特诏左补阙属之,迨及公参谋帏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慴。公乃进谏,感激忠义,料敌决策,请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奋不顾身,上报于建安,复谏礼谢绝之,但署以军曹掌记而已。公知不合,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诏之事,赋诗而流涕,及军罢,以父年老,表乞归侍,至数月,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复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年四十有二,葬于射洪独坐山。有诗十首,入正声集十卷著于代。友人黄门侍郎范阳灵藏用为之序,以为文章道丧五百年得陈君焉。由是大中之词,纸贵天下矣。有子二人并进士及第,长曰光,官至膳部郎中,商州刺史。仲曰斐,历河东、篮田、长安三尉,卒官。光有二子,其长曰易甫,监察御史,次日简甫,殿中侍御史。斐生三子,长曰灵甫,次曰兢甫、众甫皆守绪业,有名于代。剑南东州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自受分阃之征也。初年谋始立法,二年人富知教,三年鲁变于道,乃谓幕宾曰:“陈文林散粟万斛以赈乡人,得非司城子罕贷而不书乎。拾遗之文,四海之内家藏一本,得非臧文仲立殁而不朽乎。于戏陈君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悲夫,昔孔文举为郑玄署通门,蔡伯喈为陈寔立太邱颂,异代思贤之意也。况陈君颜闵之行,管乐之材,而守牧之臣久阙旌表何哉。爰命末学第叙丰碑表厥后来是则是效。其颂曰:有妫之后,封于陈国,根深苗长,世载明德,文林大器,质匪雕刻,学术钩深,风鉴诣极,代公耿光,乔玄藻识,施不求报,退身自默,岷峨降灵,拾遗挺生,气总三象,秀发五行,才同入室,学匪猎精,明明天后,群龙效庭,矫矫长离,轩飞梁益,封章屡抗,矢陈刑辟,匪君伊顺,惟鳞是逆,九德未行,三命惟锡,帝命建安,远征不伏,咨公幕画,聘此骥足,惟王玩兵,愎谏违卜,忠言不纳,前军欲覆,遂登蓟楼,冀写我忧,大运茫茫,天地悠悠,沙麓气冲,大阴光流,义士养薇,人谁造周,表辞右省,来归温清,如何风树,不宁不令,庐墓之侧,柴毁灭性,管辂之才,管辂之命,惟国不幸,非君之病,我鲜于公,中肃恭懿,光明不融,为君颂德,穆如清风,日月运安,江汉流东,不闭其文,永昭文雄。
唐大历六年岁次辛亥十月癸丑朔日建
又卢藏用祭文曰:子之生也珠圆流兮玉分洁,子之没也太山颓兮良木折,士林闲寂兮人物疏,门馆萧条兮宾侣绝,叹佳城之不返,辞玉阶而长别,鸣呼!置酒祭子子不顾,沉声哭子子不廻,唯天道而无讬,但抚心而已摧。尚飨。
按《唐书》陈商 繁昌人,字述圣,初隐马仁山,以文交韩愈,登进士,以谏议大夫擢知贡举,历礼部侍郎,撰《敬宗实录》有文集。
按《尚友录》唐 陈岳 玉笥人,累官南昌观察判官,著书自高祖至穆宗为统纪一百卷,子濬仕杨吴为翰林学士,撰《吴录二十卷》
陈师穆,贞元十一年登进士第。
陈通,方闽县人,贞元十年登进士第,王播荐为江西院官,以诗才著名。
陈道明,睦州人,日织草履,鬻以养亲,又于开元寺潜作屦,施行路者。黄巢兵犯境,一郡汹汹,明织大草屦摽之三十里外,巢见之中捨去,寿九十八端坐而逝。
按《隋书·经籍录》陈山 提撰《杂药方十卷》。
陈祈撰《畅异物志》一卷。陈怀撰《琴谱》二十一卷
陈统撰《难孙氏诗评》四卷 陈铨丧服纪文一卷,注丧服经传又一卷。
陈融撰《陈子要言》十四卷
陈延之撰《小品方》二卷
陈英宗撰《陈留先贤像赞》一卷,
陈嗣古撰《邓析子》一卷。
按《后赵录》黎阳民,陈武妻产三男一女,上书自陈令曰:“昔周之兴也,四乳八子。今武妻一乳四子,可谓度过姬祥美,加曩曰。“其赐乳妇一名,谷百石,杂缯十四匹。”庶以肃迎嘉祥。
按《万姓统谱》唐 陈剑,大历间为刺史。
按《名人词典》唐 陈敬瑄田令孜,兄少贫,为饼师。僖宗时,缘令孜籍,累擢西川节度使,封颖川王。
陈藏器鄞人,精于医,开元中为王原县尉,尝言,人肉可疗赢疾,故后之孝子多行之。尝以《神农本经》挂漏尚多,因广集药名为《本草拾遗》十卷。
陈恪 一作格,画山水有气韻,人物鞍马禽虫并精。
陈庶 扬州人,师边鸾,工画花鸟兼善松石写真。
陈昙 字元成,贞元时官衡州刺史,邕管经略兼御史中丞,画山水有神趣。
陈庆子 善画寺壁佛像。
陈静心 一作净心,工画地狱及山水,弟静眼一作净眼,艺与静心相颉颃。
按《唐诗纪事》陈闳 会稽人,为陈王府长史,画师曹霸开元中 召入供奉,诏写御容,善绘。故实及人物、士女、又工鞍马,俱称妙品。又按《唐书·艺文志》作陈宏,此从《旧唐书·惠文太子范传》及《浙江通志》摘录。
按〈尚友录〉唐陈詠 眉州青神人,善奕棋,尤工诗,昭宗时登进士弟,有才名。
按《名人辞典》五代 陈绍 宛丘人,历左饶卫大将军,与梁人战于霍邱,大败梁兵,战功第一。
按《万姓统谱》唐 陈敏妻倪氏,许聘于陈,敏随父从军不回,误以死闻。倪女十岁,矢不改嫁。陈敏越五十载而归,成婚礼,女年六十,夫年六十八,人称白头花烛。
按《新唐书·艺文志》陈光诗一卷。又按《宋史·艺文志》载此人图集七卷。
陈拙《大唐正声新址琴谱》十卷。又按《宋史·艺文志》载此人琴谱九卷。
陈略集二卷。
陈湘《姓林》五卷,又按《宋史·艺文志》亦载此人此集。
陈黯集三卷
陈子良集十卷,又按《宋史·艺文志》载此人《法林辨正论》八卷。
陈沈《烱前集》六卷。陈康士《琴谱》十二卷,又按《宋史·艺文志》载此人《琴调》三卷。
按《宋史》陈埙 鄞人,字仲和,才四岁,大父叔平死,同郡友楼钥哭之,埙出拜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 ,问何所据,对以杜诗鹦鹉啄金桃。钥竦然曰:“亡友不死矣”。就试江东转运司第一,登嘉定进士,复为第一,调黄州教授,父丧,考古礼行之。其舅史祢远当国,因谓之曰:省元魁数千人,状元魁数百人,拟殊遇不受去,士论高之。理宗即位,诏求言,埙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故为天下而忧则乐随之,以天下为乐则忧随之,有天下者在乎善审忧乐之机而己”。等语直听闻于天下。贾贵妃入内,埙又言:“乞去君侧之蛊媚,以正主德,从天下之公论,以新庶政弥远”。召埙而问之曰:“吾甥殆好名耶。”埙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夫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耳”。力亡去弥远,卒召为枢密院编修等职。又言:“薰莸同器,使贤者耻与同群。”谏议大夫金渊见之怒,遂罢官家居,卒。学者称习庵先生。子蒙年十八上书万言,以直论贾似道,被斥录其家,惟青毡耳,后以刑部侍郎召不赴,卒。
陈舜申 连江人,字休谟,七岁能文,举淳熙进士,知漳浦县有惠政,迁著作郎,入对以正心任人,为先帝嘉纳,由是有忌者,徙参议淮闽未赴,卒著书有《易鉴》《论孟学庸》等《解审是集》等。
陈彭年 南城人,字永年,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为名辈所赏,第雍熙进士,仕至兵部侍郎,参予典礼,为真宗所重。谥文僖。著书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家章集》二十五卷。《大中祥行》编敕四十卷,《江南笔录》四卷,又奉敕编《宋重修广韻》。
陈汝锡 青田人,字师子,数岁能诗文,为黄庭坚所赏,由太学登进士第,官至浙东安镇使。
陈定,守弟字师德,奏授右承奉郎,年十三已知古人为己之学,以父命请业于朱熹,朱早逝。
陈希亮 字公弼,京兆人,迁眉州。幼孤,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息钱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卷。业成乃谕兄子庸使学,俱中进士,里人表其闾,曰:“三隽”。累迁太常少卿,后分司西京致仕,卒赠工部侍郎。子悦、忱度支郎中恪;滑州推官恂;大理寺丞慥,字季常,号方山子。苏轼为作《方山子传》传曰:“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俛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自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遊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世传,慥妻柳氏能谏夫,见慥每宴客有声伎,则柳氏以杖击壁,客为散去。苏轼有诗戏之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陈祐山,汝弼之子敏勋,读书明理。从祐山于鄱阳舟中,方九岁,祐山指笔架作对云:“笔架如山。”应声曰:“棋盘似路。”又曰:“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对曰:“程氏二弟兄道义堪尊。”
陈谦 字益之,永嘉人,第进士,累官宝谟阁待制。韩侂胄谋扰金人,令献马者补官七州民相扇为盗。谦移侂胄曰:“今若倚群盗行剽窃,岂得以败亡为戏乎。”既而屡论襄帅皇甫斌,李奕罪,求罢奉祠。卒著书有《永宁编》十卷。暨《两汉精义》、《春秋解》等。陈祐 字纯益,仙井人,第进士,累官右正言。论章惇、蔡京、蔡卞、郝随、邓洵武,忤旨,通判滁州,徙归州,复承议郎卒。
陈轩 字元舆,建阳人,登进士第二,累官兵部侍郎兼翰林侍读,每劝帝以治贵清净,愿法“文景”之恭俭,帝颇纳之,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卒著书有《纶阁编》大卷。
陈抟 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幼聪悟,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其学兼综儒释,虽不以道学名,然参证天人,出入佛老,实开理学先河。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初隐于武当山,后移华山,寝处尝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太祖太宗待之甚厚,赐号希夷先生。善相,尝谓陈省华曰:“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自号“扶摇子”好读《易》,有《九室指玄篇》一卷《三峯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分八卷。华阴隐士李琪,关西逸人吕洞宾,相士麻衣道人皆数来抟斋,陈文恭公曰:“相者之术,于眉睫方寸之间,以征毕生之休咎有时而中盖行,神本不相离,未有有诸内而不形诸外者。抟有心相编,言相从心生,有善恶,有厚薄,则相之休咎系焉。有不啻影之随形,听之应响者矣。经云惠迪,吉从逆凶”。又曰:“德润身。”又言:“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朱子以为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孟子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之类是理也,非术也。”又著有《人伦风监》一卷。
陈克 临海人,字子高,隐居金陵,贫苦攻书,不仕,号赤城居士,工诗词,有《天台集》等书。
按《氏族典》宋 陈藻 字元洁,山居授徒,不足自给,浮游江湖,崎岖岭海,置田数亩,为人侵占,遂颜其室曰“乐轩”有文集,又与林希逸著《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
陈史 福州人,字复之,有志伊洛之学,得其治气养心,行己接物之要,有文集。
陈振孙,安吉人,字伯玉,端平中为浙西提举,改知嘉兴府,尝仕于莆田,传录郑氏、方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有《直斋录解题》。
按《福清县志》宋 陈宗召 字景阳,淳熙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仕至中奉大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以诗文名。
按《名人辞典》宋 陈坦 晋阳人。工画佛道人物及田家,故实时称独步。
陈珍 蜀人,工画花竹。
陈皋 漠州人,工画马。
陈珩一作桁,容弟,仕朝请郎,善画龙水及墨竹,枯荷虫鱼蟹鹊,极有生趣。
陈常 江南人,以飞白笔作树石,有清逸意。折枝花以逸笔乱点花头,妙夺造化。
陈扬 工画,杂迹。
陈敞 安陵人,工画牛马、飞鸟。
陈琳 珏子,字仲美,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臻妙,论者谓南渡二百年无此手笔。
陈广,宣城人,工画。
陈禧,金陵人,工杂画。
陈鳌,吉州人,字仲举,自号石台居士。善画鱼,工诗。
陈士元,开封人,初名允善,喜丹青,好正士元笔,故改是名,工画人家景物,芭蕉,花卉。
陈用志,郾城人,一作用之,亦作用智。居小窑镇,人呼:小窑陈。宋初为画院祗候,工画佛道,人马,山川,林木。精详巧瞻,为人朴直,少可为知交所重。
陈可久,宝祐间待诏,工画鱼及四时花卉,设色鲜明。
陈居中,嘉泰间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番马。
陈宗训,杭州人,绍定间画院待诏,工画道释人物,士女。
陈清波,钱塘人,工画。
陈汉卿,阆中人,字师黯,用叔祖荫,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喜为歌诗于射艺、书法、医药皆精妙,尤好古书奇画,每倾资购之。
陈景沂,天台人,号肥遁,所著《全芳备祖前后集》记花果草木,每一物分事实祖、詠赋祖二类,盖仿艺文志类聚之类,于两宋尤详备多有他书不载,及其本集已轶者,皆可资考证。
陈智夫,襄阳人,长于歌诗,遇异人授吐纳之术,佳句多于梦中得之。
陈象祖,字仪父,侯官人,从学黄干,不避劳苦。干称其讲之精,行之果,如干将莫邪先师之道,可不至如浮云点翳。
陈尧道,义乌人,字景传,号山堂。负不羁才,工诗与傅野齐名。
陈耆卿,临海人,字寿老,号质聪,嘉定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有《论语纪蒙质聪集》《赤城志》。
陈恕可,固始人,字行之,以荫补官,咸淳中以吴县尹致仕。诗文醇正近古,工小篆,自号“委宛居士”。
陈知和,祥符人,字德时,以朝请大夫致仕。卒善楷书,喜为诗。
陈自明,字良甫,临川人,精于医,官建府医学教授,有《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书。
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有《岁时广记》。
陈文中,字文秀,宿州人,精于医,治小儿痘科尤精,仕为翰林良医,淳祐中与郑惠卿同编《幼幼新书》,又著《小儿痘疹方论》
陈九言,义乌人,字永叔,范浚之兄孙婿,因从浚学养亲读书,浚称其有志而能勉于学。
陈楠 博罗人。得太乙金丹术,能捻土疗人病,人呼陈泥丸,后归罗浮。
陈敬 河南人字子中,尝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说书《香谱》一书,搜采极博,佚文遗事多赖以传。
陈棣 青田人,字鄂父,官至潭州通判,有《蒙隐集》。
陈善 号秋塘,字敬甫,淳熙间豪士。有《雪蓬夜话》。
陈朗 衮州人,善制墨,蔡襄评墨谓:朗所制者在李廷珪、张遇之次。
陈刚 盱江人,字正己,以进士官教授,从陆九渊学,九渊称其才气迈往。
陈起 钱塘人,字宗之,开书肆于睦亲坊,亦号陈道人,今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者皆起刻也。能诗,凡江湖诗人俱与之善,刊有《江湖集》。南渡后,诗家姓氏不显者,多赖以传。
陈洎 彭城人,字亚之,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有《陈副使诗》。
陈以荘 建安人,字清叟,号月溪。诗句清新,词尤擅名,有《月溪集》。
按《江西通志》宋 陈郁 崇仁人,字仲文,号藏一,理宗时,充东宫讲堂掌书,有《藏一话腴》。
按《浙江通志》宋 陈 言 青田人,字无择。敏悟绝人,精于医,治病立效,有不可治者,则预告以期晷刻无爽。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按《尚友录》宋 陈经 字正甫,安福人。庆元中进士,官终奉议郎,泉州泊干经,嗜书成癖,启益后学为多。有《书解》五十卷及《诗讲义》《存斋语录》行世。
陈太初,眉山人,初与东坡同学于道士张易简,后东坡谪黄,有眉山道士陆维忠云:“有得道者曰太初”,问之,则同学者也。”又数年,见东坡于惠州云:“太初己尸解矣。”
陈季雅,著有《论断》行于世。另《宋史·艺文志》《两汉博议》十四卷。
陈叔易 宋初与晁以道俱隐嵩山。叔易赴召,晁以诗送之云:“处世何人为作牙,尽携猿鹤到京华。故人岩壑应惆怅,六六峯前只一家。”
陈起宗 字兴祖。少入上庠,连冠多士,一日归省,嘱同舍生投试卷宗,治书同舍嫉之辄易,以周礼试复第一。年三十七,以徽猷阁学士知并州卒。起宗工诗,潇洒有陶谢风。
按《癸辛杂识》宋 陈仲潜,永嘉平阳人,健啖过人,仕至邑宰,会北使至,亦健啖,求为敌者,因获充馔,食巳复索,乃各以半豚进,使者辞不能容,陈独大嚼,由是得湘阴廋节度使,还不为生计,每饭肉必数斤,未几所蓄一空,其妻以告,饿愁中吐出一虫,如小龟,金色,遂殂。
按《宋史·艺文志》陈汀《五源文集》三卷。
陈抃 手集《备急经效方》一卷
陈拙《琴谱》九卷。
陈光《图集》七卷
陈直《奉亲养书》一卷。
陈岠《朝庭卓绝事记》一卷
陈冠《熙河六州图记》一卷。
陈翃《郭令公家传》一卷。
陈绍《重广六帖学林》三十卷。
陈湜《三朝逸史》一卷。
陈湘《姓林》五卷。
陈鄂《十经韵对》二十卷。
陈善《扪虱新语》八卷。
陈敦《诗》六卷。
陈谏等《彭城公事迹》三卷。
陈晔《种师道事迹》一卷。
陈翥《桐谱》一卷。
陈敷《农书》三卷。
陈蓬《天元袐演》十卷
陈锐《论语品类》七卷。
陈输《异闻集》十卷。
陈翰《卓异记》一卷。
陈皞《注孙子》一卷。
陈濬《揖让录》七卷
陈了齐先生言行录一卷
陈九畴集五卷
陈之方《致君尧舜论》一卷。
陈子良《注法林辨正论》八卷。
陈士良《食性本草》十卷。
陈大素《九天飞步内诀真经》一卷。
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一卷。
陈天麟《前汉六帖》十二卷《遊山唱和》一卷。
陈正伯《书舟雅词》十一卷。
陈正图《备遗缀英集》二十卷。
陈材夫《仕途必用集》十卷。
陈百朋《续括苍集》五卷。
陈言三《因病源方》六卷。
陈伯鱼《淡斋草纸目录》四十二卷。
陈匡图《拟玄类集》十卷。
陈君举《朝元玉芝书》三卷。
陈坤臣《郡国人物志》一百五十卷。
陈昌祚《明时政要伤寒论》三卷。
陈金陵《六朝帝王统纪》一卷。
陈季雅《两汉博议》十四卷
陈延禧《隋朝洛都记》一卷。
陈承韫《南越记》一卷。
陈思三《诗》一卷。
陈百朋《括苍续志》一卷。
陈括《涧上卷》三十卷。
陈彦禧《黉堂要览》十卷。
陈师文《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六十五卷。
陈耆卿《论语纪蒙》六卷。
陈恭剑《天宝历注例》二卷。
陈得一《纪天历统》七卷。
陈康士《琴调》三卷。
陈处士同洪让书《老子道德经》一卷。
陈景元《道德注》二卷。
陈从吉《类编图注万历会同》三十卷。
陈从运《得一算经》七卷。
陈揭扬先生集十卷。
陈贻笵《颖川庆善楼家藏书目》二卷,又《千题适变录》十六卷。
陈傅《欧冶拾遗》一卷。
陈德宁《公羊新例》十四卷。
陈僧匠《古今乐录》十三卷。
陈嘉谟撰《僧自严行状》一卷。
陈仪之《讲义》二卷。
陈乐产《神枢灵辖经》十卷。
陈隐之《续南荒录》一卷。
陈应行《读史明辨》二十四卷。
陈应隆《四书辑语》四十卷。
陈简能集一卷。
陈氏经验方五卷。
建阳陈氏家谱一卷。
按《元史》陈栎 字寿翁,休宁人。生三岁祖父口授孝经论语则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
史,七岁通进士业,十五乡人皆师之。宋亡,慨然发愤,致力于圣贤之学,延祐初诏以科举取士,栎不就试,有司强之,乡闱中选,绝不赴礼部,隐居数十年,不出门户。性孝友,尤刚正。名所居曰:“定宇堂”学者称定宇先生。
陈自新 元时宁德人,博学通五经尤经于易数推衍,皇极经世,弟子从遊甚众。著有《起兴集》。
陈尚德 宁德人,号惧斋,隐居不仕,其学以四书五经为本,而尤经通律吕、天文志、术数之学。
陈时敏 瑞安人,工易数,能步推天象,至正壬辰正月朔日食,辨司天台推算之差,郡闻于朝,遣翰林学士范文碧以礼征之,不赴。复差司茶提举,终不起。
按《名人辞典》元 陈樵 东阳人,字居采,隐居圁谷,每衣鹿皮,自号鹿皮子,专意著述,尤长于说经。与同郡黄潜等友善,好为古赋,组织绵丽,其诗属对精巧,有《鹿皮子集》。
陈秋岩,闽人,工诗,有《陈秋岩集》。
陈焕章,永新人,一名与彰,字春成,又字宗周,号渔翁,又号古春先生。隐居白云峰下肆意于诗,有《白云集》。
陈鉴如,居杭州,工写貌,为元人第一。
陈君佐,宿州人,居扬州,工画山水,师马夏戏墨师宋徽宗。
陈公才,至正间人,工画山水。
陈大伦,其先宜阳人,徙居杭州,字彦理,自号尚雅,写竹树,苍劲有致,兼工古文辞。
陈岳,字甫甲,善画马,隐居天台委羽山。
陈立,工画,曾绘《龙眠山图》。
试举八德以该万行兮,请麄庀其大纲。惟圣人之至德要道兮,固莫加于大孝。禀天命之渊淳兮,愉晨昏之色笑。怀甘旨以归奉兮,庐陵园而友虎豹。不负兴宗之期许兮,懔不忘乎遗教。有捐驱而靡悔兮,亦扬名而克肖。通冥感而纳祯祥兮,乃神明之所劳。
读西京之明诏兮,既重孝而又重弟。木连枝而繁茂兮,水同源而分系。推田园而不吝兮,均利禄而不计。食必共于盘飱兮,笃鸰原而赓棠棣。慨遭罹于兵革兮,曾相勖而代替。旌门闾于当时兮,嘉声畅于百世。
韪在三之如一兮,应委质以效忠。词琅琅而直谏兮,志蹇蹇而匪躬。武以捍夫祸患兮,文以臻夫郅隆。守孤城而不去兮,临金革而从容。譬微忱于葵藿兮,愿留言而赍志以终。虽时殊而世易兮,犹旧腊之是从。
味曾子之善言兮,谋固忠而交亦信。片言重于九鼎兮,一诺靡移于白刃。居朝廷则朝廷重兮,可托孤而寄命。处郡邑则郡邑安兮,恒和亲而相敬。治军旅则军旅肃兮,俾万众之知慎。临夷狄则夷狄和兮,悉委心而归顺。
得洙泗之薪传兮,既闻诗而复闻礼。合视听言动而不愆兮,盖非此其勿履。周中规而折中矩兮,循经训而为轨。廊庙资为楷正兮,乡闾闻而兴起。觇名教之覃敷兮,乃逮妇人与女子。莫不蹈节而秉贞兮,亘千古而称美。
幸直道之犹存兮,行而宜之之谓义。发于心者慷爽兮,形于色而无伪。居官奋而批鳞兮,交友深于结契。蹈锋镝而不挠兮,临灾害而奚避。母教子而有方兮,妻从夫而无贰。彼义问之昭宣兮,宜可永锡尔类。
惩贪污之为害兮,信士行之尚廉。审非义而勿取兮,宁律己以从严。洵特立而不群兮,更歛抑以自砭。羞求援以競进兮,乐耿介而孤潜。知损下益上为不可长兮,每蠲诸府库而返诸闾阎。岂惟处膏而不润兮,且使有惠而均沾。
士为四民之首兮,行己贵乎有耻。苟违仁而背义兮,甘舍生而守死。当权好之炙手兮,独不屑于枉己。矧天地之鼎革兮,讵忍为贫而求仕。士秉圭璧以持躬兮,女洁冰霜而自矢。嗟临难而不回兮,永标芳名于青史。
综观八德之兼备兮,靡不萃于吾宗。揽宇合之百族兮,谅莫获于比崇。笙镛韵其茂实兮,金石勒其芳踪。食旧德而绍前徽兮,余庆复集于淮东。家有塾而人才辈出兮,兴文教而兼重武功。步南宫而掇巍科兮,参军事而副元戎。登仕版而著其声绩兮,享高年而仰止岳嵩。鹊巢采萍之翊其休美兮,皆明诗习礼恭敬而和衷。更有巾帼须眉兮,似劲竹与贞松。继往者其既无忝兮,开来者又被其遗风。
吾子孙沐庥荫于靡既兮,仰岿然堂构而佳木葱茏。陈豆笾鼎鼒而用飨兮,冀先哲歆格含笑而来同。庶上以昭积德累仁之所自兮,下以告千秋万世于无穷。尚飨!
注释:
①媺mei:好,善。同“美”。②庀pi:a其备 b治理。③麄cu:粗。④婣yin:同‘姻’。⑤懔lin:畏惧。⑥飱sun:晚饭。⑦棣di:植物名“棠棣”。⑧罹li:a遭受灾难或不幸罹难 b忧患,苦难。⑨勖xu:勉励。⑩鬯chang:同‘畅’。?韪wei: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蹇jian:跛,行走困难。?镝di:箭头。?觇chan:看,窥视。?烝zheng:a众多 b美。?鼒zi:口小的鼎。?蠲juan:免除,蠲免。?矧shen:况,况且。?赍ji:怀抱。?炙zhi: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