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古代名人选

  陈胡公满传

  满公是虞帝舜的嫡裔,舜为帝时,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在帝舜的许多后裔中,有一支嫡舜叫虞遂的,在商均被夏启由虞城改封于陕西商地时,行徙到了蒲阪附近的虞卿,即山西永济县南廿里的妫水旁定居(这条妫水是舜为帝卿时不忘故里,从燕山妫水移植过来的水名)虞卿统辖有虞氏部落,在商灭夏时曾封虞遂一支于陈(淮阳县宛丘)为商的侯国。

  帝舜还有一支嫡裔,亦同是商均之后,在夏朝禹的儿子启改封商均于陕西商地时,嫡裔虞思则留居虞城率领留在虞城的有虞氏部族。

  帝舜平民时曾在黄河边做过陶器,在上古时舜是著名的陶器专家,舜的子孙一直承袭了这一传统手艺,都擅长制陶,第三十三代裔孙虞阏父(又名阙父)曾是西周文王的陶正官,专管宫廷御制陶器,深得周文王的宠信,到他的儿子虞满(亦名妫满)时,又当上了周武王的陶正官,因为妫满是帝舜之子商均的后人,所以周灭商后将太姬嫁妫满,封妫满于伏羲氏太皞的故乡陈县(即今河南淮阳县)都宛丘,以取代商朝时原封在这里的商侯国(即虞遂商时的封国)也叫做陈国,这实际上是周武王灭商后采用的“以夷治夷”的策略,就是用亲周的商均之后取代亲商的商均之后,这就是春秋时鲁、齐、晋、楚、郑、卫、曹、陈、魏、燕、秦、蔡十二个大卫星侯国中的陈国。

  妫满被封为陈国国王,从此以国为姓,曰陈,陈满就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太姬为祖妣,在公元前1065年时受封,公元前1034年崩,在位22年,周成王九年去世,谥胡公,满公生二子,长子犀继位是为申公,申公之后是满公次子陈皋羊继为相公。陈国共二十世,传了廿六人,经历588年,到公元前479年陈国泯公陈越时,被楚惠王所灭。

  陈满公死后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浸其地,所以用铁固住,俗称铁墓,这就是中华陈姓始祖的坟墓。

  陈叔明传

  陈叔明,(公元555—617年),字子昭。生于南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六月初十辰时。娶万氏,生子七:志高、志能、志龙、志炫、志熙、志静、志范。公乃义门祖也。太建五年癸巳封宜都王,寻授将军,置佐史。七年授东中郎扬州刺史。寻为轻车将军、卫御卿,十三年,出为持使节云麾将军,徐州刺史,又为侍中翊右将军。至德四年丙午,进号安右将军。祯明三年己酉入关,隋大业为鸿胪少卿。寿六十三,卒于炀帝大业十三年丁丑十月二十一日。

  陈崇传

  陈崇:字克遵,号景先,唐僖宗时人。系南朝陈宣帝第六子宜都王叔明之后,义门陈旺公第六代孙,仲公之子。唐昭宗中任江州长史,主家政28年,主张治家必以孝义始。义门人口时增二百,崇公恐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睦之方,虑乖负荷之理。故而亲自创制《义门家法三十三条》,在家族内“推动任能,惩恶劝善,公私出纳之式、男婚女嫁之礼聘,蚕事衣妆货财饮食,须令均等,务要和同,令子子孙孙无间言而守义范也”。三十三条家法使这个庞大的家族维系了几百年之久,人口达三千九百余口,田庄三百多处。为了提高义门陈人的素质,崇公又创办了两级学校曰“书屋”、“书堂”(一)“东佳书院”。在科举取士的当时,东佳书院为朝廷输送人才,同时巩固提高了义门陈氏的政治地位。历朝帝王的庞爱,使义门家族日益昌盛繁荣。崇公官至上柱国,皇赐银青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娶朱氏、洪氏,生子有三:枋、衮、让。

0.0794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