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世(中门)仓公,字松窗,仓材肖其父,亦代输族租数年。值倭寇至,仓负母遁,倭追急,仓匿母林中,返身斗,夺倭刀、杀数十人,母获免遂归。纠绅富,集乡团官兵,身自率之击倭,逐之出海。有司以状上陈,以孝义官,给冠带。后于嘉庆六年秋,冠时公率族建祠,请赐进士出身候选知县,河内人,白敬庵先生为之题词:“孝义格天”。
(二)五世(中门)仓公,配何孺人。因仓公先娶仇孺人,仇染毒疡别居之,而娶何。何久而得知,舁仇居静室,亲为洗涤,召医治之,疡竟愈,仓富于资。何劝仓施助宗亲百余家,又别其奢俭勤惰而厚薄之,以劝戒焉,多为改行者,族以渐盛。光绪十二年补请旌表为“贤妇”。
(三)八世(南门)果公,字乾阳,寿八十三,举“乡饮大宾”。两淮盐法司题赠“齿德兼隆”匾额以旌之。
(四)八世(中门)俧公,字励修,乡耆,海防分府,河务同知,升桂林府知府题赠“端己化人”匾额以旌之。
(五)八世(北门)琅公,字良玉,夙秉端恪,见重闾里。海防分府题赠“通德流风”,又两淮盐法司题赠“旧德在乡”匾额以旌之。
(六)十世(南门)宗烈公,字显功,配王孺人,寿八十三。邑侯周凤岐题赠“节孝维风”匾额以旌之。
(七)十世(北门)天保公,字受轩,授徒养生,尽心教育,尤重廉耻,洵有古君子风焉。清乾隆辛酉(公元1741年)泰州分司汪凤英书“品重百尺”匾额以旌之。
(八)十一世(中门)善公,号元斋,为人乐善好施,善丹青,尤工山水。邑侯周凤岐深以为重,题额“海甸耆英”,并赠以诗以褒奖。
(九)十一世(中门)允儒公,字彦庵,配谢孺人,每见公有义举,心窃慕之。公卒后,清道光六年西水下注,阜境几成泽国,饥溺之苦,惨不可言。孺人典质簪珥,顷囊得三百金,交当事者赈济。邑侯许心源申详汇请议叙,層宪高其义,题赠“乐善好施”之额以旌之。
(十)十一世(北门)斯荣公,字万钟,公性耿直,善为人排难解纷,邑中士大夫皆敬之。邑侯周风岐题赠“敦朴养和”匾额以旌之。
(十一)十二世(南门)之元公,字祯甲,义周乡曲,惠洽里闾。邑侯周凤岐题赠“端方俊雅”匾额以旌之。
(十二)十二世(南门)之友公,字益三,配董孺人,于归三载而夫逝,抚无父之孤儿,事无儿之二老。得完堂上天年,而教子有方,功同画荻。乾隆壬辰(公元1772年)邑侯陈懋题“纫籣擥茝”以旌之。
(十三)十二世(东门)之长公,字继开,配李孺人,俭以持家,宽以御众,慈祥恺恻,合族钦崇。六十诞辰,族众上“德全福备”匾额,以誌景仰。
(十四)十二世(中门)鹤轩公,配薛孺人,未几公逝,继子髫龄,孺人茹蘖饮茶,守贞五十载。清道光丁亥年(公元1821年)督学辛高其节,给额“苦节徽规”以旌之。
(十五)十二世(东门)陈之臧,配蒋孺人,夫早故,翁姑欲为择配,氏泣不从,翁姑哀其志,招其弟至,妻以女而馆之,所以慰之也。翁姑殁,抚夫弟,恩义备至。道光十三年旌表。
(十六)十三世(南门)立瀛公,字守魁,配高孺人,年二十一夫逝,以从侄正义为嗣,抚如已出,夫弟夫妹各一,亦调护周至。祖遗北洋渔业百余年,豪强藐其孤霜,谋侵夺之,兴大狱。会星使莅袁浦,氏携子鸣冤,十余年艰辛备尝,案始完结,港业率归陈氏。道光五年旌表。
(十七)十三世(北门)立钜,配董孺人,夫早逝,只生一女,有叔弟二,年俱幼,皆赖孺人抚之成立。乡邻有斗者,闻孺人至,则趋而避之,不复争论,其可敬也。督学林高其节,题给“慈竹贞松”匾额以旌之。
(十八)十四世(东门)正士公,字端人,好学不倦,尤熟于史鉴。暮年著统绪诗钞一卷。同治甲子(公元1864年)学政孙题赠“殚心稽古”匾额,以垂久远。
(十九)十四世(东门)正魁公,字汉宫,配施孺人,暮年丧子,犹复勤俭持家,纺绩之暇,兼课著孙,卒使长入成,均次登郡庠焉。道光十七年学政龚题给“茶苦筠清”匾额以旌之。
(二十)十五世(东门)如意公,字子诚,慷慨好义,有任侠风,族党之贫困无依者,多赖之。军功保举五品衔,公以祖母年老,呈请终养。由府宪给以乡耆执照,旌公德焉。
(二十一)十五世(东门)衍香公。阜宁沟墩市保卫团总兼第三联防区队长。获五等“嘉禾章”,大总统题给“急公好义”匾额以旌之。
(二十二)十六世(东门)为坚公,字卓哉,志量高超,善解纠纷,知而不亵,闾里咸钦之,为之题其额曰:“齿德俱尊”。
(二十三)十六世(东门)为渠公,配顾孺人,事翁姑,尽孝经、理内政、井井有条,光绪九年,由江苏学政黄详请旌表,给予“芳流彤史”匾额。
(二十四)十七世(东门)德舆公,字筱琴,少贫勤俭致富,以所置财产,平分诸弟,任大事不畏难。邑宰以“急公好义”、“惠流桑梓”等匾额其堂。曾输资襄浚海河,大吏上其事于政府,大总统徐奖以“乐善好施”,并题给“问义昭宣”匾额。
(二十五)十七世(东门)德峻公,字继琴,敦朴寡言,任大事无吝容。民国成立时,捐资兴学,教育部褒奖金质“嘉祥章”,临时执政府题给“敬教劝学”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