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谱牒 建宗祠

  

  七世(中门)完赤、明廷、古遗三公留心世系,创建宗谱,难兄难弟三株媲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首创宗谱,为此后续修奠定基础。开兴一公裔昌盛之先河。

  八世(中门)性公号东桥,笃族谊,继踪明德,复修宗谱。

  十一世(西门)以恪公,字谨斋,才德兼优,声名素著,乾隆六年三修宗谱,实手订之。

  十一世(西门)以勷公,字维相,敦厚浑朴,建祠栽松,督率灌溉,身亲其劳,旦夕不倦。

  十一世(中门)允龙公字利天,敦厚尚古,朴谨不妄。于乾隆四十年同维相公等首倡建祠栽松,捐资任劳,始终不懈。

  十一世(北门)斯玢公,字楚南,为人任侠,多豪举。建祠栽松,诸务必举。楚南公等殚精竭力,创置公产,后人洁粢,丰盛恃乎此。

  十二世(东门)之略公,字裕六,性豪迈,敦大义。凡建祠栽松、置产备祭之事,无不力赞其成,为族党排难解纷三十年鲜争讼。

  十二世(中门)杰公,字冠时,敦本睦族,经理祠务三十年,每以宗庙为先。爰萃六门公款,改建两厢,起造中厅,正门,光大前规,人皆羡之。又以谱系失修六十年,遂倡续修之议,乃邀族众集议宗祠,周谘博采,润饰鸿猷,阅十余月,始蒇事,此为宗谱第四修。

  十二世(中门)乃斌公,字维钧,轻财好义,旷达不羁。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请六门族众利天、维相、万育、春融、普周、裕六、冠州诸公等首倡建祠栽松之举,平修清一、惟善是嘉,而乃有志竟成昭垂余阴,后人因之得以恢扩坯基,实公之力也。

  十二世(中门)懋公,字亮臣,凡遇改建宗祠,篡修宗谱一切美举,多所赞成。

  十二世(中门)渊公,号半湘,五修宗谱,整理祠务,没有遗声,配享宗祠,允堪不杇。

  十二世(中南门)之达公,字亦徐,急公慕义,严正可风。凡吾宗建祠修谱诸务皆其赞成。

  十三世(东门)立珍公,字光著。性节俭,静谧自守,然遇宗祠公事,无不踊跃争先。

  十三世(东门)立基公,字弼周。六修宗谱,整理祠务,镶修祖墓,敬宗睦族。

  十三世(东门)立仪公,字作屏。六修宗谱,浚明塘,栽松柏,公皆捐资赞助。

  十三世(中门)立玙公,字孚若,参予五修宗谱,管理祠务数十年,惨淡经营,续置岁修滩产。每当春祭,必斋戒蒞祠,匝月方回。

  十四世(东门)正苍公,字汉青,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冠时公议建宗祠大厅、两厢、大门,意在局面阔大。蒼公往南绘图购料,鸠工庀材,适当其可。冠时公病笃,以祠务委托管理,兢兢业业,一草一木,莫不经心,虽不得与冠时公媲美,当可与半湘公、孚若公同日而语。

  十四世(中门)正鼐公,号黍芗,管理祠务,手植松柏、桑竹之属近千株,荫余泽远。平昔会计用款,一文必录,揭示中庭,人咸敬之。其护林也威而不猛,其司祭也和而不亵,事无巨细,亲执其劳。虽年逾耳顺,犹乾乾匪懈,继公而起者愧弗如也。

  十五世(东门)如东公,字芝山,继开公命接管祠务,竭力经营,后因年老推贤让能,将宗祠总务交给弼周公,其明大义也。

  十五世(东门)如宗公,字伯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公由日本留学归国,他务未遑,首重祠宇,就附设家塾改组淮东实业学校,改建两厢及中厅等。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赓续议修宗谱。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乔寓邗江,浏览书史,凡关于陈氏掌故,悉笔录之,以备参考。第二年成立族众委员会,公举伯盟公为委员长,汲汲焉整理祠务,以七修宗谱为前提。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春召集族中优秀者数十人联席会议,以后殿为追远祠,崇祀先远,重建正殿,筹刊谱牒。为我族修成最规范、最完整的宗谱作出贡献。

  十五世(中门)作舟公,字少川,中年综理祠务,井井有条,族之人士咸钦仰焉。

  十六世(东门)为恕公,字少平,编修六次宗谱,鸿篇巨制,出公之手笔居多。

  十六世(西门)为轩公,字仲冕。欣膺七修宗谱总纂,亲自编辑,风雨晦明,互相讨论,纵历代名儒谱例,斟酌损益,并日经营,终成我族最完备、最规范的谱牒。

  

0.077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