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郡望堂号
堂号是继姓氏符号之后又一重要的氏族印记,一般出现在宗祠、宗谱里,是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闪亮的标志。
我陈姓始祖满公后裔,四十三世祖寔公字仲弓,初隐阳城山中,东汉桓帝时任太邱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居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则求判正,皆平。时有“宁为刑法所加,毋为陈君所短”之说。
据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氏父子,是亱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因题其堂曰“德星堂”。
汉灵帝在许昌西湖上敕建“德星亭”,以纪其事。寔公十八世孙陈孝宣皇帝追封其为颍川郡公。令子姓为颍川世第,永传德星。我阜宁陈氏乃寔公裔孙,故为“颍川郡德星堂”。
二、排行
五修宗谱编订排行(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
吾陈氏族谱未辑之先,派别支分,或孙犯祖讳,或侄与叔班,缘未讲排行故也。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四修宗谱公订“正如”班次,下续之以“为德必昌”,似较画一而雷同亦复不少。此次刻本,除已故者,未便改正。凡我现在族好,均宜以孙避祖,以小让大,不得仍前紊乱。但人丁蕃衍取义或不甚聊络,亦可入以名称,出以字行,慎勿求異求工,致滋谬戾,今从“为德必昌”起,粗成四句,计十六字昭示后人。
为德必昌 尚志有方 克家法祖 锡汝善良
七修宗谱续订排行小引(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
自周讳行而名始尊,士大夫造人之门,必遍问其家尊长之名而后敢言。司马子长父名谈,故史记无谈字。杜子美父名闲,故诗中无闲字。谱系为尊祖专书,尤宜敬避。但吾族丁口过盛,讳不胜讳,乃娶周公作诗临文不讳子思,称夫子为仲尼,古不讳字之先例,仅避直系之尊亲属,然恐子孙定名无所依据,易犯难行,因查前修宗谱,编订“为德必昌”,“尚志有方”,“克家法祖”,“锡汝善良”十六字於谱内,兹再增续“金章玉简”,“麟凤征祥”,“丰功伟业”,“积厚流光”共三十二字以资遵守云。十五世孙伯盟谨识。
八修宗谱于公元1990年经六门代表两次聚会公议增订排行
仁里义庄 泽远源长 学优显耀 勋炳朝阳
五、七、八三次续修共订四十八字以资遵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