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宫之奇

宫之奇.jpg

宫之奇,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县张店镇附近)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宫崇

宫崇:(生卒年待考),琅邪人(今山东临沂)。著名东汉黄老道家。宫崇:(生卒年待考),琅邪人(今山东临沂)。著名东汉道术家。

东汉后半叶,宫崇向汉顺帝和汉桓帝进献《太平经》,一名《太平清领书》,共一百七十卷。宫崇称此书为其师干吉(或称于吉)得于曲阳泉水上。故过去有人称此书为于吉或宫崇所作。据近人研究,《太平经》非出一时一人之手,是西汉末至东汉汉顺帝时期逐渐增益而成,于吉、宫崇等仅是其撰人之一,或为集大成者。

汉顺帝执政时期,宫崇诣阙献《太平清领书》,被有司奏劾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宫熙儒

宫熙儒,字得先,号四知,五代后周(公元951-960年)时期,授为元州防御使。

在后周阐位与宋朝时,解除印绶,偕妻带子,远离京师,隐居于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村),是为不夜宫氏的鼻祖。现在胶东的宫姓,都是熙儒公的后裔。

熙儒公隐居后,潜心钻研《易经》,得其精髓。后遇道教大师谭真人并拜他为师,道号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于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镇昆阳村,原名宫家庄,1981改名)。宋太祖得知消息后,下旨在南原建祠庙塑肖像,以供子孙后人祭祀。祠庙、蛟龙碑、茔碑等遗迹,在清朝乾隆时代仍存,其祠庙在后世被称为神仙殿。

熙儒公是胶东宫姓的始祖,其后裔遍布于胶东并散播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子孙兴旺,瓜瓞绵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宫天授

宫天授.jpg

宫天授(约1070~?),是不夜宫氏鼻祖宫熙儒第七世孙,东莱宫氏奉为一世祖,例赠朝列大夫,配李氏,居文登县柳林村,生七子,有六子名字都失考。第六子名宫福,在北宋末年由文登柳林迁居莱阳濯村,是莱阳宫姓的始迁祖。现在胶东宫姓的世次,即以此为根据由宫天授为第一世开始排列。

宫福生一子宫溪;宫溪生五子,名曰:仁、义、礼、智、信。兄弟五人分爨后,仁、礼居濯村;义、智迁居(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信回迁文登。此后,子孙兴旺发达,遍布于胶东,又发展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宫天挺

宫天挺.jpg

宫天挺(约1260——约1330), 元代杂剧作家。字大用,大名开州(今河南濮阳县)人,他与钟嗣成父为莫逆交,嗣成小时,常随父拜访,见其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关于他的生平,钟嗣成著《录鬼簿》说:“学官,除钓台书院山水,为权民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

宫天挺所写的历史剧,寓有托古讽今的明显意图,他在《范张鸡黍》一剧中,一方面歌颂范式、张邵生死不渝的真诚友谊,一方面又对那些依仗权门,追名逐利,窃文得官之徒,给予无情的鞭笞与讽刺。这在元代杂剧中最少见的。

宫天挺是个终身不得志的文人,他被权奸攻劾,免去钓台书院山长职务,事虽辨明,但仍不见用,客死常州。

他曾任钓台书院山长、遭权豪诬陷,虽然事情得以辨明,也不见任用。

0.0867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