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载,三皇五帝中的舜是陈姓的血缘先祖,舜治天下,盛世太平。
陈氏系舜帝后裔。尧帝禅位于舜帝前,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让他率领部落族人居于妫水河边(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以南),后子孙以地为姓,称妫姓。舜死后,禅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商朝末年,商均32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西周,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欢心。周文王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奉守舜帝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
周初的陈国,位于现豫东大平原上,境域平坦,河流纵横,颍水是几千年以来流淌至今的古老河流。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又是地处川泽纵横平坦的中原地带、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区。妫满自幼聪明,年长后贤明通达,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妫满作为陈国的开国君主,为政清廉、治国有方。他建宗庙、行周礼,奉祀虞舜,发扬先祖美德,使陈氏家族和睦融洽,因而陈国社会祥和、富裕、强盛。陈国与当时郑国、蔡国等,均为中原地区的强盛之国。陈都宛丘(古城位于今河南淮阳城东三里),经妫满的修筑建设,发展成为陈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周成王九年,妫满卒,谥号胡公,为陈胡公,又称胡公满。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因此,胡公满为陈氏得姓始祖。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后人为纪念胡公满的功德,在都城南部修建了胡公祠(今称三元宫),并在柳湖东建陈胡公墓。其墓因城壕水长期注浸,故后人以铁锢之,俗称铁墓。《淮阳县志》(民国版)载有后人瞻仰陈胡公墓所留下的胡公铁墓诗:“郁郁元台卧草莱,周遭铁金铸莓苔;古波流水消春雪,高树秋风入夜台”。
陈国公室宗族,从胡公满起始,延续了五百八十八年,其间有二十六代君王的繁衍生息,成为先秦时期的一大宗族。春秋中期,陈国内乱,陈厉儿子陈完遇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后代田和夺取齐国政权,自立为齐太公。战国后期,秦攻齐,齐王田建降秦,齐国灭亡。齐王田建后人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第三子田轸入楚国为相,封颍川侯,复为陈姓,合族居于河南颍川。陈轸为颍川陈氏始祖。
东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攻打陈国,陈国国君闵公被害,陈国灭亡。胡满公二十世孙妫衍(陈国闵公之长子),避楚迁居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改以故国陈为姓,是为中国陈氏定姓永传之始。因此,陈衍是立姓始祖。
陈轸三十四世孙陈忠,官至太子太保,约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8)举家从颍川迁到河南光州固始县。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迄今,陈胡公后裔枝繁叶茂,遍布海内外,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仅次于王、李、张、刘四姓,名列第五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4%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堪称中华神州之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