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三纲者,君臣、父子、夫妇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提纲的总绳,即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
五常——有二种含义,一是指“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道,为王者必修之课。二是指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指社会上的五种行为准则。
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五种伦理关系。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现代一般指父、母、兄、弟、妻、子。
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以鸡、鱼、猪为三牲。
十代直系之称呼
1代父,2代子,3代子之子为孙,4代孙之子为曾孙,5代曾孙之子为玄孙,6代玄孙之子为来孙,7代来孙之子为昆孙,8代昆孙之子为仍孙,9代仍孙之子为云孙,10代云孙之子为耳孙。
人生各年期的别称
七岁为悼,十岁为幼,二十岁为弱冠,三十岁为壮,四十岁为强,五十岁为艾,六十岁为耆,七十岁为老,八十岁为耄,九十岁为耋,百岁为颐。
三寿——六十岁为享寿,六十至七十岁为下寿,八十至九十岁为中寿,一百岁以上为上寿。
女人之阶—— 一品曰夫人,二品曰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宜人,五品曰恭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名、字、号、讳
名——指所命之名,起的名字。如《王承福传》。王其姓,承福其名。
字——①表字,如:姓李氏,名耳,字伯阳。
②取表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也称女子许嫁为“字”。
号——指人名字以外的自称别号,如《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讳——对尊长不敢直名,谓之避讳,因亦以指所避讳的名字。如姓曹,讳操。
五贡——清代五种贡生的总称。即: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五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叫例贡。
拔贡——每十二年由各学政考选品学兼优的生员,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作京官、知县或教职。
恩贡——凡遇庆典,根据府、州、县岁贡常额,本年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副贡——科举制度中,生员取得任何一种贡生资格后,即脱离其本府、州、县学。如应乡试而取在副榜,也可作为贡生,称副贡。副榜即不在正取之列,以后仍可重新应试。
岁贡——明清两代,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因称岁贡。
优贡——清朝,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中考选一次,保送入监。
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是古代学校之名,也称秀才。
廪生——即廪膳生员之简称。明代,生员最初都给廪膳、补助其生活。以后须经岁、科两试高等,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深的生员。
监生——凡有入监资格的,称为监生,或由各地保送,或由黄帝特许,或由捐纳。一般所称监生指由捐纳而得的。
增生——增广生员之简称。即在定额以外录取入府、州、县学的。地位仅次于廪生。
附生——即附学生员简称。凡初入府、州、县学的都称附生,以后经岁、科两试高等,方能递补增生及廪生。 ——摘选自《赖氏舜道公派五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