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郡堂名说明

  (一) 颖川郡:考我赖氏始祖叔颖公,乃我中华民族之共祖,黄帝之远孙,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时值纣王无道,武王命其弟率兵讨伐,功成,叔颖退居河南赖地,先为河南省颖川郡,即今许州。武王念其功勋,乃就赖地封为赖国。并赐侯爵,文王姓姬。后世子孙,以国为姓遂姓赖。以所居发祥地颖川为号(颖为水名),所以叔颖为一世祖,自此则另立一枝,不复姬姓。 

  (二) 松阳堂郡:东晋时,光公字列宝,号定凤直士,因选文有功,官任浙江观察御史,复任广东御史兼两广督理学校,移居浙江省松阳县定居,传四世至遇公,以文才官拜江东太守,有政绩加升副使兼管屯田事,诰封中宪大夫,东晋安帝隆安二年,上书以所居松阳改为郡,此后,子孙每引“松阳世第”、“颖水家声”以为荣者之所由来。松阳者,取自古浙江处松阳县,即今之浙江省丽水市管辖的松阳县。 

  (三) 西川郡:清康熙二十一年,圣祖仁皇帝,鉴及旧百家姓之郡名,有数姓同一郡名,易生误会混乱,而御制百家姓,赖氏为西川郡,以文王迁于岐山,即西岐,叔颖公为文王之子,故溯厥本源,赖氏系出西岐如川之流,而取其义,故名西川堂。 

  (四) 南康郡:今江西西南康县。 

  (五) 南河郡:今河南省。

   总之赖氏繁衍各地,支分派别,郡(堂)名虽有五,究其由来,一脉递传。

                    

                      

                      节选自《汀州赖氏族谱》(上册) 

  

  《百姓宗祠》赖姓介绍词

   赖姓,源自春秋时期的赖。史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颖川、南康、河南。”(见《风俗通》)“赖氏,子爵,今蔡州褒信赖亭,即其地也。鲁昭公四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交趾太守赖先。”(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赖姓出自西周时期的赖国,是由周武王弟叔颖而来的姓氏。居《风俗通·姓氏篇》、《通志·氏族略》等书的记载,周武王弟叔颖,在周朝初年被封于赖(今河南息县东北包信镇一带),子孙相继为赖国贵族。公元前538年,赖国被楚灵王并灭,赖国贵族中的一些人逃亡到附近的罗国和傅国,改姓罗氏和傅氏;另外一些人则相率北迁,到达鄢(今河南鄢陵),并在当地留居下来,以原来的国名为氏,姓赖。此外,由于罗姓和傅姓中的一些人是由赖国贵族分化而来的,所以直到今天,两姓与赖姓还有联宗之谊。  

   源于中原的赖姓,大规模南移和播迁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由于长期战乱世居中原的人氏,纷纷逃离故土,这就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场民族大迁移。赖氏先人,当然也是这次南迁中的一族。他们纷纷离开现今的河南颖川,先后到达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并成为南方一个较有影响的姓氏。  

   除上述一支外,赖姓中还有一些人出自鲜卑族,并且以“河南”(今河南洛阳)为郡望。其他赖姓人则以颖川、松阳、南康等为郡望。

  其历代名人,如唐有进士赖棐,宋有节度使赖跋、农民英雄赖文政、元有诗人赖良,明有主薄赖天赋、员外郎赖先、县丞赖原裕、御史赖瑛、知县赖礼、进士赖士隆,清有画家赖境、赖珍、将领赖塔、农民领袖赖文光、赖汉英,现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赖传珠等人。   今天,赖姓在百家姓大姓中排名第98位。

                   ——摘自《福建省上杭县赖氏族谱》

0.0709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