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语
1. 言不由衷,世人所恶;待人接物,务本诚实。设一出虚伪,为日既久,终必露出破绽,为人所不齿。於事业前途,妨碍甚大。到时虽悔恨前愆,为时已晚。
2. 凡出言需先思量,是合理的便说,不合理的便不说。事有益於人方说,有损便不说。至於与人其约,亦须思量,后日能践约的说,不能践约的便不说,自然言少而寡尤。
3. 稠人广坐之中,不可逞己之长,极口议论人之是非。逞己之长,已近发人之短,非惟惹祸,抑且伤人;焉知无有过之人,不在座中,如对人直言,则不直者怨。我虽无意,彼实有心;彼虽不言,而心则憾我。惟有简言语,和颜色,勿炫己,勿短人,正吾之心,守吾之礼,方为得体。
4. 大言不惭,乃世人大病。人虽至愚,是非之心,则皆有心。或乘愤以愠人,或因喜而夸众,殊不知人虽不言,已轻我於心中。
5. 闻人过失,须加警惕,耳可闻,口不可言。语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况十口相传,岂可轻信。至於闺闲之事,尤多不曾寓目,而好毁人者,不惟不察,且无影吠声,喜谈乐道,恶薄至此,不但折品损德,抑且为正人君子掩耳所不齿。
6. 言语到快意时,截然忍默得住;意气到发扬时,截然能收敛得住;忿怒嗜欲到沸腾时,截然能抑勒得住;此三者到,方能作得大事。
7. 言语戒轻薄,如好称人短,攻人隐私,于人名节;一时信口姿谈,遂贻其人莫解之恨。大抵好以言讥人者,必因其德不纯,忮心过重。惟其忮心之重,所以见人宝贵则忮之,见人声名具忮之。嫉忮之心蓄於平日,讥人之言不自觉而发之於口,殊不知闻之者怀恨於心,已肇簼祸之土皆。
8. 阴人之前,不可论人之阴私;奸人之前,不可论人之机巧;我一时无意言之,彼阴或私者蓄之於心而不忘。则阴者资其阴私以为奸;奸者用其机巧以为利,损人害理,於此肇端,言语不可不慎。
9. 交接宴会之际,人品不齐,或素行有污,或相貌不全,或学识不等,或贫富不济。言语之间,切须留意检点,勿犯人忌。勿犯人短,勿以所学,自行畅言於浅学之前,庶免听者愧疚,转为嫉眼。
10. 说闲话於有事之家,诉苦情於无用之地,最惹人厌烦,而於事无补。
——摘自《南靖县葛竹赖氏翰林族谱》
睦宗族 :
1. 族人虽有远近亲疏,要其本源则一。故族中有大吉凶,必先庆,使骨肉之气常通,遇有合族之事,必同心商榷。只於平时,亦应於年中聚会,以联一族之谊。人情不见则疏,日疏日远,大非睦族之道。
2. 宗族於我,固有亲疏,自始祖视之,则均一人之子孙。以能祖宗之心为心,自知族人之当睦。睦族之要有六:一曰敬老,二曰亲贤,三曰矜孤,四曰恤寡,五曰周急,六曰解纷。此宁化大儒范文正仲淹先生之语,内容实有深意。
3. 睦族有四务。一曰矜幼弱:稚年失亲,难以自立成人,则须有矜闵之心,随时为之助力。一曰恤鳏寡:贫者则恤以善言,富者则恤以财力,俾得乐生。一曰周窘急:族人有衣食无著者,量己为之,为之接济,以尽宗族之心。一曰解忿竞竞:族人有忿争者,得多人劝之,往往心平气和,可重归於好,此同族人之责也。其尤重者,若捐义田,设义仓、立义学、置义塚,用以教养族人,使生死均无所失,实为睦族之大者。
4. 睦族之要有三。一曰尊尊:尊属尊位,则对之恭顺有礼。二曰老老:辈属卑位,而年齿已高,亦须扶持保护,加以高年之礼。一曰贤贤:德行学识,可为族人典范者,虽年辈均低,亦须忘辈忘年,加以敬贤之礼。
5. 人生亲戚,不外三党。待父党宜念水木本源。待母党宜念生身之谊。待妻党宜推茑萝之爱。常有敦厚联谊之民。
6. 族中鳏寡孤独无所依者,果能安分守己,当念族人一本之义,宜通族合力量情赐给,不可膜视之。又寒素族人,有婚嫁丧葬不能举者,或品学兼优而无力上进者,族人应量力为助,义不容辞。
7. 睦族必以叙伦为先:叙伦必以正名为先。一族之中祖孙、叔侄、兄弟之间,各有定名,不可紊乱。尤不可因尊长寒微,遂致径呼尔我,避加尊称,以失人伦之序。须知敦本睦族,切不可重富轻贫,少存异视之心。
8. 族之兴盛,在乎族人之贤否?子孙贤,族自兴,乃不移之理。族中男女子孙,不论天资锐钝,皆应善为教养。锐而聪者,使其学具专职。钝而拙者,亦必技擅一长。俾其大者能创建事业;小者能自立生活。族中有可造之材,以家贫而难就学者,族人应量力协助,使其学业有成。
9. 族谱所以明水木之本源,辨支派支繁衍,维族系,敦人伦,睦族之道,莫大於此。古人每三十年一修,近年交通发达,印刷便利。或二十年,或十年一修,或新增子女,邮电往复,随时增补,皆无不可。勿宜勤修,以免遗漏。子女於十岁以上,皆可指点使其读谱,以奠敬宗睦族之根基。
10.保藏族谱,宜置乾燥通风适当之处;以免虫蠹鼠齿,或雨湿腐壤,遇有大故远行,须奉同行;以免有亡谱失撃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