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赖布衣国师的生平简介
赖布衣,原名:赖文俊,字:太素,自号易名:布衣子,世称赖布衣,外号:先知山人。中国国历1100年11月28日诞生于江西虔州桴源(今赣州宁都县肖田乡美佳山村),其是客家风水鼻祖赖雪溪公的玄孙、赖泰安公之子。布衣祖师秉赋聪颖,英名卓荦,于1116年高中进士,后被派往福建建阳为官,为官时,肩负重任,主政一方,与朝廷分扰,替黎民担纲。正风励俗思图治,殚精竭虑为兴邦。由于他好相地之术,精善地理风水,于1124年辞官不做,回到江西老家从事地理风水,鉴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世人的眼光以及家族的压力,于1125年移居到宁都上三乡螺石下赖屋坊居住。于1128年11月28日在石城五子石(今石城秋溪)挂牌成立了“催福楼”风水馆,随后浪迹天涯,遍历河川,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活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尤其是在南中国的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浙江诸省,其中,布衣祖师在广西就有18年之久,写下了《容州风水题记》二卷,在离开广西前曾留下了口传风水民谚:“我在广西十八年,没人识我是地仙;有福之人不识我,识我之人没有福”的感叹!之后,便往广东的南雄、英德、广州、佛山、潮汕一带,最后往北上福建、浙江,最后在浙江度过了晚年生活,于1192年终世于处州(今名:浙江丽水松阳县),享年92岁。后来,赖布衣公的第十一世孙福建上杭温岗背珠玑街瓦子巷开基祖,本人上十五世祖公赖念一郎把他的金骨移葬到福建上杭丰稔寺塘背底喝形为“文星赶月”的风水宝地。至于江西定南,是赖布衣公堂伯父赖泰通为开基祖,赖布衣祖师为了逃避朝廷的迫害而投靠堂伯父泰通公并在那里上活过一些时段,那里属于赖布衣公的纪念地,赖泰通的后裔将赖布衣生活用过的水塘,叫“布衣湖”,并建有“赖布衣纪念馆”,在广州白云山土名白云岗上立有的“赖布衣公墓”只是一座衣冠冢。此外,本人对广东佛山顺德仙塘赖赖氏宗亲将原位于番禺沙河上银锭塘的“赖布衣公墓”(1995年迁葬在同和白山村的大黄楼山上,2005年再迁葬于广州萝岗小新塘“中华永久墓园”自由区10区第九段15号的“赖布衣公墓”)作为布衣公“真身”坟墓存在极大疑问。
赖布衣祖妣麦氏生有四个儿子:“挟文、挟武、挟泰、挟平”,即是“赖一郎、赖四郎、赖七郎、赖九郎”,四大房的子孙兴盛,集居于广东省的河源、惠东、佛山、广西区的平南、北海、合浦、江西省的南康、上犹、崇义,陕西省的柞水和散居于国内多个省市、港、澳、台及海内外。由于赖布衣祖师爷,应用地理风水“造福有验,催福有准”,特有奇效,后来被宋朝皇帝领封为国师。他一生的主要风水著作除了上述所说的《容州风水题记》。
二,赖瑛简介
赖瑛,字世杰,号梅溪,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人。生于明朝1384年,殁于1448年。
1414年中江西第二名举人。
1417年中李骐榜进士,授亚中大夫,历任御史,太守,左布政。
1418年观政三月授左亭班一年。
1419年选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浙江、苏松、嘉湖等处。则直明亮,遇事敢言,激扬善恶,允惬与情,狱无冤滞,宪度肃清,誉称“贤能御史”,仁宗知其名,密遣访察京师机务。
宣德三年,瑛告假返乡,宣宗亲赐御酒三杯,御诗一首:“携手天街远送卿,送卿万里早回程,朝中不可无卿在,卿在朝中永太平。”
宣德六年(1431),宣宗诏大臣云南省临安府太守事宜,众臣推举赖瑛。赖瑛授命重任,率军民励精图治,兴学校,振农商,简词讼,察民情,恤老弱,弭盗贼。他走遍四方,轻车简出,以身利行,返军屯田与民,尝具牛种与民解孤寡疾苦,施仁政于民,民族矛盾灭息,军民和睦,四方安平,边疆稳固,深受军民拥戴。朝廷三次调任,各州县军民联书挽留,朝廷顺应民意,安抚边疆,授瑛亚中大夫正三品,提升云南省左布政,乃掌管临安府事。1447年因病老体弱,上书、御准带冠返乡。
1448年在家去世,终年65岁。赖瑛为明朝边疆建设做出卓著贡献,是封建朝代官员施仁政、团结各民族共建大中华的典范。
赖瑛收入世界名人录。
三,赖恩爵简介
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新安县大鹏城(即现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人,汉族客家人。祖籍永安县(今紫金县)义容甘棠,为义容赖参廷九世孙。先祖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迁宝安大鹏古城。
人物生平
字简廷出身在广东省新安县大鹏新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5年)。恩爵少时随父任阳江,后在阳江入伍。历任兵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 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补海门营参将。当时英国人在广东沿海贩卖鸦片,并于九龙尖沙嘴殴毙居民林维喜,且抗不交凶,两广总督林则徐遂令恩爵领师船三只,驻地九龙寨,控制九龙湾洋面,以绝英人供应 。翌年七月,英人义律率船五只,以求食为名,突施袭击,恩爵率师船击,岸上炮台弁兵亦发炮 助战,英人伤亡甚众,遂退守水沙嘴。道光皇帝赏戴花翎 ,封“呼尔察图巴鲁” (“巴图鲁”为满语,勇士之意)名号,并升授副将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九月,英船攻官涌营盘,但守军退。十月,赖恩爵会同陈连升等,分兵五路,袭击英军舰艇,击沉双桅洋舶一只、划艇一只,英船尽退出洋。粤督奏恩爵最熟悉外洋情形。故不久赖恩爵即被授南澳镇总兵。
墓葬
当时廉、琼(今海南一带)洋贼猖獗,恩爵遂率拖 船四十余只前往剿匪,降敌四百三十八人,擒拿土贼九十五人。在平定海盗中累立战功二十余次,于道光二十三年冬升任广东虎门水师军务提督。道光二十九年病逝,葬于大鹏大坑山爬鸡地;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迁 葬大鹏王母黄岐塘;原墓地遗留石人、石马各一对。
家庭背景
赖恩爵,轩辕黄帝第170代孙,赖叔颖国君第114代孙。爱国民族英雄,出生于武术门第,是三代五将军世家。赖恩爵的祖父赖世超,武举人,升二品武功将军。生三子:长子鹰扬,任浙江定海总兵,官至从一品(曾擒获邬石二(人名)等洋盗382名。)次子升扬,武术高强,也是武将,三子信扬,任夏门水师提督。封建威将军,官正一品。鹰扬也生三个子:长子恩爵,次子恩禄,三子恩纶。恩爵官至正一品,封镇威将军。
赖世超,乃鹏城赖氏始祖第三代独孙。他是曾祖显贵之子。世超官至琼州镇镇台,正二品官,曾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封武功将军。赖恩爵:赖鹰扬的长子。少年随父从军。在广东信江当兵。连升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18岁任门营参将军。为清道光一代最年轻的战将。清朝廷委任福建厦门水师提督官至正一品,属林则徐部下。
辉煌胜利第一仗
道光十九年(公元1389年),春夏之交,赖恩爵奉钦差大臣林则徐之命,率领三只水师船,巡查阻止英军贩运鸦片进来,中午时分,与五艘英国军舰相遇,正在双方派士兵传话时,英舰突然不宣而战,向我方开炮,赖恩爵立即指挥三船和九龙炮台还击,双方持续战斗了将近五个小时,大鹏营牺牲了两名兵丁,两名重伤,四名轻伤,而却击毙英军十多人,并击沉其双桅舰一艘。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这就是史称中英九龙海战。因此其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御赐呼尔巴图(勇士)称号,赏载花翎,并晋升为副将。
1839年农历9月,英军船舰前来香港挑衅。林则徐召众将商议,准备应战。众将见英国军舰又大又坚固,枪炮又利害,都不敢请战,只有赖恩爵奋勇请战,并向林则徐立下军令状,誓死抗英。赖恩爵足智多谋,又善于选择战机。他下令征用一批民船,使我方船已达五百多艘。在每个船两旁排立稻草人进行伪装,装上一口铁炮,配两个炮手。十个兵,准备出战,适遇接连三天大雾,看不清是人是物,赖恩爵亲自率军出战。闪电般把英军包围起来,百炮齐发,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击沉英舰一艘,击死三十多人,击伤无数,英军主帅得忌刺吐的胳肘也被打断了。此后,赖恩爵又率领水师进行了六次战斗,次次获胜,把英军驱逐出尖沙嘴了,是中国近代抗击英国殖民主义侵入并取得辉煌胜利第一仗。
辞官
九龙海战后,赖恩爵升任南澳镇总兵。1840年10月,满清皇帝受投降派愚弄,免去林则徐职务后,英军又猖狂起来,再向虎门进攻,守将关天培以身殉国。赖恩爵继任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皇帝连下三道圣旨,召他进京任高官职,他深为国运担忧,不愿与求和派妥协,三次上表辞谢,不进京去。
评价
1844年,在鹏城开始修建赖府。四周高筑围墙,场地宽敞,规模宏大,三进四合大院,雕梁画栋,金璧辉煌。大门额上横贴道光皇帝赐的“振威将军第”。大门左右两旁贴上道光皇帝赐的对联“秀一鹏山开泰运,重班凤阙迓鸿麻”。老百姓称赖府为“将军门第”。1848年,赖恩爵在忧郁中病逝,终年53岁。道光皇帝闻讯,谥封为“振威将军”。
遗愿
赖恩爵在逝世前,叫五个孙子到他的床前,留下遗愿“希望有朝一日,收回香港岛”。经148年后,到1997年6月21日,散居世界各国的百多位赖氏后人,纷纷回到大鹏古城。在赖恩爵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红色纪念碑,上写“还我祖愿”。9天之后,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四,赖莲英简介
赖莲英,又名赖氏妹。轩辕黄帝168代孙女,赖叔颖国君第112代孙女。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封为又正月宫的赖莲英。跟随洪秀全入广西桂平揭竿起义,协助天王训练女兵成为洪秀全之好助手,女兵将领。
人物生平
清朝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清将曾国藩攻破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赖莲英与女兵,宫中妃嫔及军民誓死守城防敌。时值炎夏,曾国藩攻城甚急,洪秀全后赖氏,誓死不降清,携主福,付李秀成,偕众妃嫔和军民十余万人投长江溺水而死,无一降清。城阁连烧三日不绝。
历史
太平天国唯一一部官修史书《太平天日》中记载,丁酉(1837)年三月初一日,洪秀全“被诏升天”,见到了他的“天父”上帝,领受了改造人间的神圣使命,作为上帝次子,他在天上有一位“正月宫”,并且在他“升天”期间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还没来得及起名。
洪秀全的“皇后”赖莲英,因此也就没有被封为太平天国皇后。洪秀全的正妻赖莲英,根据官书的记载,封号是“又正月宫”,她儿子洪天贵福则称她“第二个母后”。
缘由
太平天国排列职衔,喜欢用正、又正、副、又副分别主次,洪秀全自比太阳,将妻妾成为月亮,“又正月宫”自然是妻妾中的第二把手。 问题是赖莲英明明是洪秀全的正妻,更是洪秀全继承人、幼主洪天贵福的生母,于情于理都不该“行二”。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可以抢走本该天经地义属于赖莲英的“正宫”宝座?
生平
实际上洪秀全当时科举落第,心神恍惚,生了一场持续40多天的大病,病中浮现出此前读过的天主教小册子《劝世良言》中零碎情节,因此才会产生“天父”(不会有“天兄”,因为《劝世良言》通篇没提耶稣,他当然不可能凭空想象)的幻觉。在《太平天日》上清楚写明,三月初一日洪秀全病倒时,“又正月宫赖王”就在床头,且因为已经怀孕(怀了洪天贵福),洪秀全惟恐她改嫁,还挣扎着嘱咐了一番。很显然,这个夺走“正宫”位置的女人,并非人间人物,而是洪秀全杜撰(或梦中所见)的“天妻”。由于“天妻”所生的“长子”要长于尚未出生的洪天贵福,且“成亲”也很可能被认为更早,因此真正的发妻赖莲英,只能委屈地就任“又正月宫”(或通俗地说“准大老婆”)的职位了,毕竟凡人是没法跟“天人”去争的。 这位“天妻”还曾“下凡”过。戊申(1848)年十一月下旬,萧朝贵假托天兄耶稣下凡,采用“降僮”的迷信手段,让“天妻”附体,和洪秀全聊天,在这段颇有戏剧色彩的“空对空”描写中,“天妻”告诉洪秀全,天上的儿子已满12岁,而她本人曾“下凡”救助过洪秀全,甚至,这位“天妻”还动了感情,埋怨洪秀全“还不回朝”,称自己思念丈夫“心肠都激烂也”。
这实际上是为了神话洪秀全、震慑拜上帝会众,所导演的一出戏,这位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妻”,成了洪秀全自我神圣的重要道具之一,这当然不是“黄脸婆”赖莲英所能给予的,后者退居第二,自然顺理成章。 赖莲英虽然屈居“二房”,但由于“大房”是虚无缥缈的天上人物,因此实际上她仍然是洪秀全后宫里排名第一的“女领导”。洪秀全的个人诗集《天父诗》里让其它“月宫”尊称赖氏“二姊”,并说她对其余后妃可以“当打则打当奏奏”,“头一炼正,第二遵旨,第三听二姊教”,权力显然不小。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五月十六日,据说赖氏梦中见到了上帝,后者让她转告洪秀全“宽心胸”、“天下太平慢慢来”。尽管这段记载是洪秀全自己所写,未必真有这么回事,但在太平天国这样一个神权国家里,能直接“跟上帝面对面”的通天人物可谓凤毛麟角,女性有记载的只有洪宣娇、洪秀全的母亲李氏和赖莲英三位,可见其地位之高。 可这个“地位高”是针对其她“月宫”而言的,在洪秀全面前,她可是不折不扣的弱者。 据她儿子洪天贵福被俘后供称,赖莲英曾和“第四母余氏”不和,洪秀全的处理办法干净利索:把两人统统关进小黑屋“均锁闭了好些时”。 不仅如此,据洪天贵福称,赖莲英居然要给他这个当儿子的磕头。按照洪秀全编造的神话,洪天贵福被过继给天兄耶稣,是一半耶稣、一半洪秀全的儿子,也是个半神半人、甚至大半是神的人物,而赖莲英虽是他母亲,却只是个凡人,只能算“肉母”,她给不是在给亲生儿子磕头,而是给耶稣的儿子磕头呢。
研究
有些史学家认为,“天妻”是洪秀全死去的前妻,但1837年洪秀全年仅24岁,未必真有“前妻”,且洪氏族谱《万派朝宗》保存下来的多个版本,都只记载洪秀全妻子为赖氏,这似乎也证明在赖氏之前,洪秀全并无别的“凡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