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得姓始祖
陈胡公
陈胡公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陈,国号陈,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后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陈胡公为陈胡王。
陈胡公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陈胡公所建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为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水患。两千年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说:“楚讨陈,杀夏徵舒于栗门,以为夏州后城之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步许。水至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沤麻之水要清洁才能漂白芝麻的纤维,织出洁白的布。由《济经》到《水经注》的记载相隔两千余年、但东门之池水质依然清洁,可见淮阳的地下水既丰富又纯净,实在是难得的好水源。虞满死后,谥号胡公。据说后来陈姓与胡姓,源头之一可能就是由他而来。陈胡公和他的望族后裔在淮阳城东南隅湖中三官庙村西头,有一处古建筑叫司城贞子阁,在它的前面,便是清乾隆年间改建的陈胡公祠。史载陈胡公墓是用铁冶铸成,故称胡公铁墓,其址一说在城南壕内,一说在柳湖之中。陈胡公的真名叫虞满,是虞舜的后人。虞满的父亲是制陶专家,为周朝立下大功,且虞满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又是圣君之后,故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封地于陈(今淮阳),虞满死后谥号“胡公”。胡公满是陈国的第一任国君。他首先修筑了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他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立于十二大诸侯国之林。
国姓
自虞满开始,周朝以国赐姓,因此,虞满和他的在陈子孙皆姓272户陈,从陈胡公至陈湣公被楚国灭亡,历经25世,在陈国灭亡之前,陈胡公的后裔中有两支改姓田、孙。一次,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他的手孙后来担任了齐国的大夫、卿、相,最后传到第九代田和时,夺取了齐国政权。陈完的第五代孙陈书之子凭,改为孙姓,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孙膑,都是陈氏后裔,就连孙中山先生的祖籍也是淮阳。自陈姓始祖陈胡公开创陈派世家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陈姓世家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陈胡公的后人
陈胡公的裔孙陈轸曾担任楚相,封颍川侯,陈姓的名祖。陈移十代孙陈寔之后,其颍川历代子孙多为朝廷显贵。汉丞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三国吴大帝孙权,他们的始祖都是陈胡公虞满。从春秋到清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的帝王、将相、名儒和民族英雄两万多人,陈姓就有近两千人;世界著名的百余名海外华人领袖中,陈姓就占25%。全国陈姓总人口七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8%,是中国百家姓中的第五大姓。
陈国系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堰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清初伟大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说:陈州“控蔡、颍之郊,绾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顺流东指,此其经营之所也。”“又其地原湿沃衍,水流津通。”历来被视为中原地区的一块宝地。所以陈国在西周初年诸侯国中,可算是一个富强的大国。
淮阳古称陈国,陈胡公是陈国始君,也是陈氏始祖,陈胡公死后葬于陈,其子孙便以国为氏。三千多年来,陈胡公后裔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子孙遍布海内外,陈姓已成为中华第五大姓氏。改革开放以来,淮阳陈姓族人开展广泛的联谊活动,陈姓族人来淮谒祖者络绎不绝。国内30多个省、市、县陈姓居住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陈氏族人都组织过谒祖团来谒祖。“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上亿万,始祖皆胡公”已成为海内外陈姓的共识。
金鼎十二代孙:陈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