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世牟国玠、牟国珑兄弟为家族立下完整严格的“家训”,使牟家又一次跃升为栖霞四大望族之首。从此牟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簪缨甚盛,人才辈出。
庄园内有一处著名的体恕斋,就是家族进行议事、教育子女的场所。“体恕”的意思是体谅和宽恕,而这也表明了牟氏家族一贯宽厚待人的生活态度。早期的牟氏家族非常认同《朱子家训》。要求后代子孙必须熟练背诵并严格遵守。如今牟氏庄园体恕斋中厅悬挂的《朱伯庐家训》,就是由牟氏第十五代人,有晚清“四小书家”之称的书法家牟所所题。
牟国玠、牟国珑兄弟为家族立下完整的家训——《体恕斋家训》,涉及到道德、修身、治学等十八个方面,又被称为牟氏“十八训”。其训导子孙敦伦修身之言尤其可圈可点。而针对儿童天性贪玩的特点,牟国玠还制订了《体恕斋家训规则》,明确无误将处罚条例明细化。对于违反家规的孩子,家族中的长辈会按照《规则》对他们进行处罚,并要求代代相传,严格遵守。
牟氏家族沿续到十四代的牟墨林,将牟家的辉煌推至到登峰造极的高度,牟氏家训大有功焉。可以说,牟氏历代子孙对家训的恪守奉行,是其家世昌盛十代的根本原因。
《体恕斋家训并序》全文如下:
吾家自籍吾邑,盖三百年矣。忠厚开基,垂今十世,书香相继,绵远悠长,皆我前人之积行,有以致之也。虽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使为之后者不克嗣前人绪,敢云永久无替哉?迩者先谟犹在,凉德渐滋,大惧薪传不守,以贻前人羞。箴言数款,昭示后人,非曰贻我孙谋,期不失累世相传之意云尔:
论敦伦:地义天经,生民固有。圣人因之,教乃不朽。施爱施敬,惟孝惟友。咨尔小子,敦伦为首。
训守身
训笃学:修德立业,史博经明。居今稽古,斯迈斯征。勿徒温饱,匪仅功名。咨尔小子,身体力行。
训取友:他山攻玉,友重相知。择贤与处,德重过规。毋从势力,毋效非为。咨尔小子,主善为师。
训谦恭:学行进步,始自谦恭。满惟招损,怠启朋从。抑抑善下,恂恂德容。咨尔小子,傲慢无庸。
训祛私:养心寡欲,去妄存良。勿为酒乱,勿作色荒。见利思义,惩忿戒狂。咨尔小子,克己用刚。
训启过:人孰无过,惮改非宜。汤称不吝,孔幸人知。子渊不贰,由喜告之。咨尔小子,猛省勿迟。
训宜家:门内有政,身范宜家。亵狎无度,偏僻招哗。恩情宜笃,义则靡差。咨尔小子,中立无斜。
训课子:箕裘世及,子肖家昌。爱而不教,非爱实戕。姬公抗挞,窦氏义方。咨尔小子,严课无荒。
训勤俭:居家善术,勤俭无忧。勤则事治,俭乃用优。无逸致戒,量入为筹。咨尔小子,开源节流。
训输课:普天率土,义重尊王。惟正有供,国典斯章。曾孙介福,乃理乃疆。咨尔小子,早效输将。
训守法:国有三尺,令甲煌煌。以纠不义,肃若秋霜。智者勿犯,视履考详。咨尔小子,谨凛王章。
训行恕:推行有道,恕可终身。严以律己,宽以绳人。不欲勿施,厚德乃臻。咨尔小子,愉怫思均。
训修睦:待人处世,惟睦斯亲。宗党族姓,闾里交邻。接之以让,施之以仁。咨尔小子,和气如春。
训恤下:小人女子,为下最难。情不上达,劳苦多般。赖我生养,每病饥寒。咨尔小子,御下以宽。
训为善:为善最乐,世德堪师。济人利物,排难扶危。矜言茕独,衣解食推。咨尔小子,随分施为。
训服官:学思经世,志切匡王。苟有用我,慎乃官常。内思补衮,外保民康。咨尔小子,得志勿忘。
训作忠:思皇多士,王国之桢。家修庭献,为翼听明。君恩浩大,臣宜忠贞。咨尔小子,报国惟诚。
以上皆述先人庭训之意,我未之能有行也,将与兄弟交相劝勉,周诏来兹,噫嘻!训戒尽此数言,而望后人善体其意者,又非言之所能尽也,子若孙尚念之哉!
首训敦伦,以人莫重乎此也。然身为之本,修身非学不为功。友者,学之助也;谦恭者,德之舆也。祛私改过,则修德力学之大关键也。而后可以理家,而后可以教子。勤俭,居家之大务;输课、守法,保业之良图。以至行恕、修睦、恤下、为善,皆忠厚之正道,立达之公心也。能是数者,可以出而仕矣,故结之以作忠。
《体恕斋家训规则》有十条:
一、读书以修德为本,子侄中有败德、堕行、亏体、辱亲者,主前公同罚跪,重责十板,不拘长幼每犯必惩,断不姑恕。
二、子侄十五岁与考者。县府两试有同邑同岁名列其先者,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三、子侄十五岁与考者,正考或有抄录,幸而入泮,不能争同类之先,每逢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四、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县府两试不在入泮之列,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五、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正考不得入泮,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六、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正考或有抄录幸而入泮者,虽能争同类之先,每逢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不能争先,五次为止。
七、入泮后规避岁考者,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八、考四等以下者,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九、考三等末卷,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十、入泮十七岁以后,不与科试者,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体恕斋内还有一副楹联道:
华祝寿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
堂开师百忍忍垢忍气忍性情
楹联体现牟氏祖先对后世子孙对道家“忍”为上的处世哲学的修炼要求。楹联下方就是摆放的蒲团和板凳(寸凳),就是对后生进行教育处罚的工具。如果子孙不思进取、学业无成,依照《体恕斋家训规则》,连父辈也要一同被罚跪或挨板子。严格优越的家庭教育制度,促使一代代的牟氏子孙,无论是为人处世或是治学持家,都能以平和宽厚、乐观豁达的心态去生活,从而成就闻名遐迩的山东一代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