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 |||||
朝代 | 起讫 | 都城 | 今地 | 开国皇帝 | |
夏 | 约前2070—前1600 | 安邑 | 山西夏县 | 禹 | |
阳翟 | 河南禹县 | ||||
商 | 前1600—前1046 | 毫 | 河南商丘 | 汤 | |
殷 | 河南安阳 | ||||
商 | 西周 | 前1046—前771 | 镐京 | 陕西西安 | 周文王姬发 |
东周 | 前770—前256 | 洛邑 | 河南洛阳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前770—前476 | ||||
战国① | 前475—前221 | ||||
秦 | 前221—前206 | 咸阳 | 陕西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汉 | 西汉② | 前206—公元23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高祖刘邦 |
新 | 9—23 | 王莽 | |||
东汉 | 25—220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魏 | 220—265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蜀 | 221—263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吴 | 222—280 | 建业 | 江苏南京 | 吴大帝孙权 | |
晋 | 西晋 | 265—31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东晋 | 317—420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晋元帝司马睿 | |
南朝 | 十六国③ | 304—439 | |||
宋 | 420—47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宋武帝刘裕 | |
齐 | 479—502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齐高帝萧道成 | |
梁 | 502—557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梁武帝萧衍 | |
陈 | 557—58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386—534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534—550 | 邺 | 河北临漳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北齐 | 550—557 | 邺 | 河北临漳 | 齐文宣帝高洋 | |
西魏 | 535—556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周 | 557—581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 | 581—618 | 大兴 | 陕西西安 | 隋文帝杨坚 | |
唐 | 618—90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907—923 | 汴 | 河南开封 | 梁太祖朱晃 |
后唐 | 923—93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936—946 | 汴 | 河南开封 | 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947—95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951—960 | 汴 | 河南开封 | 周太祖郭威 | |
十国④ | 902—979 | —— | —— | ||
宋 | 北宋 | 960—1127 | 开封 | 河南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南宋 | 1127—1279 | 临安 | 浙江杭州 | 宋高宗赵构 | |
辽 | 916—1125⑤ | 皇都 | 辽宁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上京) | 巴林右旗 | ||||
西夏 | 1038—1227 | 兴庆府 | 宁夏银川 | 景宗李元昊 | |
金 | 1115—1234 | 会宁 | 阿城(黑龙江) | 金太祖阿骨打 | |
中都 | 北京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河南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 | 1271—1368⑥ | 大都 | 北京 |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 | 1368—1644 | 北京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 | 1644—1911 | 北京 | 北京 | 清太宗皇太极 | |
中华 民国 | 1912—1949 | 南京 | 江苏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 |||||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
张作相官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西路155号,吉林市西关宾馆院内。东距第二松花江200米,南距温德河与松花江交汇处600米,西约2.5公里为西团山。地理坐标:北纬43°48′53.5″,东经126°31′31.3″,高程205米。200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作相官邸建于1927年。原为张作相在吉林主持自来水厂工程时修建的一栋办公楼。后因其亲历亲为,经常深入水厂建设工地,并吃住在这里,其后被称为“张作相官邸”。
该建筑由天津商益利洋行经理艾德满、工程师施佗尔西以及国人周炳卿等人共同调研、设计。钢筋水泥结构,有地下室一层,地面建筑三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第三层只有几个房间,其余均为阳台,楼顶西南角建有一座八柱砖石结构的圆亭,具有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造型美观大方,工艺考究精湛,具有防震、隔音等特点,是民国年间吉林城内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1962年,西关宾馆将原楼顶圆亭拆除改建成会议室。20世纪90年代,此楼又被改造成浴池,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7年重新公布为省文保单位后,浴池停用,该建筑闲置。2011年,拆除了三楼增建部分,恢复了楼顶原貌,并对地下室进行了改造,恢复门窗样式。恢复后的建筑准备作为西关宾馆的接待展示中心,拟展出吉林市的历史、自然、民俗文化等,目前尚在筹建中。
张作相(1881年—1949年),泥瓦匠出身,辽宁义州人。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的结义兄弟,东北军政要员之一。1924年4月,任吉林省省长兼东三省保安副司令。1928年末东北易帜,出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政府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理东北边防司令长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党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等职。1948年9月15日,辽沈战役中于锦州被中共军队俘虏,释放后护送至天津。解放前夕拒赴台湾。1949年4月19日于天津病逝。
张作相作为奉系军阀之要员,近代吉林乃至东北的重要历史人物,曾为吉林省的市政、教育、铁路建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诸如,修建自来水厂、创办吉林大学、铺设吉海铁路等。特别是东北易帜后,在协助张学良主政东北,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主张东北自治等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民族气节。全国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赴台之邀,成为中共十分重视的统战对象。官邸作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不仅是张作相出任吉林省政府主席期间施政之历史佐证,而且为研究吉林民国史、近代城市建设史、奉系军阀史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