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书画

  韩幹,生卒年不详,京都地区人(今陕西西安)。唐杰出画家。官太府寺丞。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马,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影响很大。

  韩幹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少时家境清寒,常为酒家送酒。大诗人王维发现他的才能,资助他学画,“初师曹霸,后自独擅”,遂成为画马名家,玄宗时供奉内廷,玄宗曾令他师事陈闳画马,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唐朝名画缘》)可见他的成就是从现实生活的观察,写生所取得的。

  画迹有《姚崇像》、《安禄山像》、《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唐·韩幹《照夜白图卷》 30.8 x 34 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画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序的名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jpg

  《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 (局部)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广陵人(今江苏扬州),望出昌黎(今属河北通州)。约生于武则天长寿年间(692年—694年), 韩愈叔父。出身国子监太学士,唐玄宗开元时,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广德元年致仕退隐田园,约卒于大历初年(766年—768),享年七十余岁。亦曾为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曾先后担任太子、诸王侍书达十余年之久,是皇室的一位资深专职的书法教师。尝与颜真卿交游,并与徐浩在集贤院共事,与史惟则也有往来。

  韩择木以隶书驰名盛唐,风格严正清劲。窦臮《述书赋》论唐隶书,首推韩择木,曰“韩常侍则八分中兴,伯喈(蔡邕)如在,光和之美,古今迭代”隶学自古推蔡邕为最妙,韩氏宗蔡邕法。可见择本能追蔡邕遗风,风流闲媚,故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师法蔡邕,风流闲媚,为伯喈中兴。这足以说明择木隶法造诣之高。赵明诚《金石录》称其正书《荥阳王妃朱氏墓志》笔法清劲可爱。其石刻存世较多,主要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而楷书《荥阳王妃朱氏墓志》,笔法清劲可爱。《告华岳文》,全称《祭西岳神告文碑》,唐天宝元年(742)刻。在陕西华阴县岳庙。韩赏撰,韩择本书。隶书,20行,行15字,额篆书“开元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建”10字。石完好无缺。此碑书法,端庄严谨,这也许是受时代风尚影响的缘故。然细察局部,却不乏活泼、灵动处。此碑写得非常美丽,极受人们欢迎。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书:“虽姿字不至峻茂,而严正可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唐·韩滉作《五牛图》卷 纸本 设色 纵20.8cm,横139.8cm 故宫博物院馆藏

  

  《五牛图》卷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该画作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该作品非单纯动物画,有深刻内涵寓于其中。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韩滉画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笔法精妙,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韩绎(1021年—1088年),字仲连,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官秘书丞,通判军府兼管内劝晨事,提举府学(《金石萃编》卷一三四《京兆府小学规》)。事见《宋史》卷三一五《韩亿传》。

  3.jpg

  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局部)尺牍 行书 纸本 30.2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绎顿首再拜 留守司徒侍中 绎瞻怀馆下 驰情旦暮 昨以承乏牵冗 久疏左右之问 悚怍至深 冬仲 严寒 伏惟台候动止万福 区区乡往 未繇言侍 仰觊 保调寝味 下情之望 谨奉启不宣 绎惶恐启上 留守司徒侍中台坐 十一月一日谨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b706770xb77e4f962711&690.jpg

  明·韩道亨《临兰亭序》册 纸本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兰亭序》册,明,韩道亨书,纸本,行书,本幅4.5开计9页,前附页2开计4页,引首半开,每页纵24.3cm,横11.4cm。

  本幅临《兰亭序》,钤“宝晋斋”朱文印一方。

  文后作者行书自识一段,言及自王羲之等人兰亭禊会至今1260年来,临摹《兰亭序》者众多,皆因右军兰亭令天下书家神往,作者于万历癸丑得兰亭于“几公”处,遂因“年月之同”而生感慨。款署“春二月既望 韩道亨”,后钤“道亨之印”、“颖泉居士”白文印二方。

  前附页钤鉴藏印“朋仙所藏”朱方、“纯皇帝玄孙”白长、“益王图书”朱方、“汉广”白方、“孙竑禾印”朱方、“曾训之印”白方、“□园”白方、“銕生”朱方、“奚冈”、“希仲曾观”白方等印。末页左下书小楷“汉广珍藏”款,下钤“汉广”白方、“孙竑禾印”朱方鉴藏印。

  全册共钤印40方。册前有隶书题签:“韩颖泉临右军修稧帖”。册后有王澍、蒋衡、戴问善、笪以烜、张华远、吴怀玉、杨岘、肃云、汤师灏等十家题跋,又有张榛观款。

  此册虽临禊帖,但作者“遗貌取神”,以己法运古法,骨气深稳,神气完足。汤师灏跋言其“不求形似,而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俱能得其神韵”,虽有溢美之嫌,却也切中肯綮。

0.3138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