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

宫之奇.jpg


宫之奇,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县张店镇附近)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


力谏假道

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宫之奇对虞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又说:“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劝说虞君联虢抗晋。虞君不听,再次借道给晋。宫之奇预料虞国将亡,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果然,就在这年冬天,晋军灭亡虢国后,凯旋回师,将晋军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将虞国灭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


历史影响

春秋时期,各国间的战争频繁,当时的虞国是一个小侯国,就在现今的平陆县,它面临的是北方大国——晋国的侵略威胁,但晋国却无法实现其吞并的野心,其主要的原因是虞国有一些精明干练的政治家,其中首推宫之奇,他辅佐虞君推荐百里奚为中大夫,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政策,国势日益强大。

据县志记载,宫之奇家乡系平陆县辛宫里人,生卒年不详,有关他的事记载不多,与其有关联的“唇亡齿寒”故事,千百年来却一直在我国民间传颂着: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进攻虢国(今三门峡市)采纳了大夫荀息的计策:“以垂棘之壁,屈产之乘,贿通虞国国君,假虞伐虢,灭虢之后,回师反戈,虞国垂首可得。”晋国这个诡计却被虞国大夫宫之奇所识破,他劝虞君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轻易接受晋国的礼物,错让晋国借道。他上奏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谓辅车之依,唇亡齿寒。”这些忠柬之言,这位愚昧贪婪、见利忘义的昏君完全置若罔闻。他擅自改变策略,弃虢联晋,让晋国大军畅通无阻地取道虞国攻打虢国,然后挥师北上,顺手牵羊,一举吞并了虞国,真是:“区区壁马,骗取社稷,一代国君,做阶下囚。”宫之奇由于虞君忠柬不纳,遂携眷避居他地,临行时留下四句话:“壁马之贪,饮鸩自甘,开门揖盗,唇亡齿寒。”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

传说宫之奇避居在现在张店镇潭峪村附近,后人将宫之奇避居之地称“将军岔”以示纪念。


0.1050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