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施氏原本出自鲁惠公的智谋之臣施伯的后代。春秋时,施之常受业于孔子。汉施讐在石渠阁论经,排在五经博士第一名。而望族则出自吴兴,以吴兴郡著称。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8),施氏从吴兴卜居于江南龙门之地,因此地千岩竞秀,一江纡流,为繁衍生息的好去处,后以姓命村称龙门施家湾,柏泗公为开村始祖。

  但此地为何称之龙门,当地人还有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据说古时闹旱灾时,有一位老人夜里梦见一条白龙在山顶上作雨。老人惊醒后,就虔诚地前去寻找。半路上,遇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老人感到非常惊异,遂下跪告知事情的原委。经老人再三恳求,老者才说道:“让我看看你们这个地方到底怎么样。”顷刻间,浓雾四起,一座龙门忽隐忽现出现在面前,很快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方圆数十里之内普降甘霖。后人们就将此处称为龙门。

  明朝永乐年间,柏泗公第四世孙智森公因喜爱山水,漫游到建德直阐,见此地峰峦秀美,溪流潺潺,宜耕宜灌,于是就把家安在了这里。接着大哥昭森公也跟着迁到建德观山山麓,两地相隔数十步。于是,以上施、下施命名村名。

  施氏家谱始修于清乾隆四年(1739),先后六次续谱,最后一次修于民国十七年(1928),共分五卷。卷一作谱序、诸儒谱论、凡例、首事题名、宅图、龙门竹枝辞、直闸八景、龙门祠堂碑、节孝坊记、徐塘记等三十三方面的内容。卷二为世系图,卷三、四、五为行传。

  龙门施氏提倡耕读传家,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家训,故村中能人贤士较多。清邑人赵用砺诗曰:

  十里西流绕短山,村居何事不清闲。

  桑麻课罢耕耘起,甲子何须更用颁。

  

0.1254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