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1.jpg

简介

美龄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于1932年竣工,其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蒋介石也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与蒋介石在此下榻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名称沿用至今。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空中俯视,依山势修造的建筑整体设计,犹如一串镶有绿宝石挂坠的珍珠项链,两边通往美龄宫主楼、长满了法国梧桐的环形路是“项链”,大门口是“项链”的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犹如项链的宝石挂坠。 

1984年3月,美龄宫室内陈设如旧布置,对外开放。1991年,美龄宫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评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2001年7月,美龄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美龄宫)修缮工程荣获“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历史沿革

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介石一起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见明孝陵四方城东边的小红山一带山河苍茫,林海浩瀚,环境清幽,就要求蒋介石在这里建造别墅,可供两人去谒陵时半道休息小雅。因为紫金山又名蒋山,在蒋山建造别墅,国姓蒋,山姓蒋,别墅也姓蒋,正是天造地设,天巧地合,所以这个主张正合蒋介石的心意。

1930年秋,蒋介石正式对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建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

1930年10月24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召开第24次会议,由孙科主持,议决“照办”。

1931年春开始,由南京市府工务局局长赵志游亲自设计,技正陈品善负责主办,所有工程计划、预算及招标订约等事,均由陈品善会商工务局局长办理。整座建筑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负责承造,当时预算造价为261410元。

1931年3月7日,工务局长赵志游写信给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说:“主席小红山官邸业经敝局计划就绪,亟待兴工,所有该处基地内房屋自应先行拆除,以利进行,相应函达,请烦转函贵会警卫处迅饬现住小红山房屋之一部分警卫即日迁移,以便拆除兴工。”陵管会随即令饬警卫处将小红山警卫迁移。

1931年冬,官邸工程全面铺开。整座建筑,因过于富丽堂皇,建筑过程中经费大大超支,受到舆论的非议,以致一度停建,直至1934年才告竣工。

1932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美龄宫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汽车可沿环山道直抵宫门,四周树木葱茏,百花飘香。在淞沪抗战期间,宋美龄一直陪着蒋介石住在美龄宫,日寇飞机曾多次轰炸这里,最危险的一次,炸弹把距别墅仅10步之远的另一小屋炸成平地。

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解放前蒋介石曾在此接待外国贵宾。东首是宋美龄的卧室,室内陈设一如旧式布置,游人可领略昔日豪华景象。

抗战胜利后,将其翻修为别墅,并将主楼中的会客厅改为内部教堂,供蒋氏夫妇与美国大使等人使用。后蒋介石、宋美龄常在此居住,遂称作美龄宫。

1950年,美龄宫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接收为公产,改作省高干疗养院。

1951年“借给”南京市卫生局作为市直属干部疗养院使用。后来,由于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美龄宫又“借给”东郊宾馆招待重要外宾。“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讳“美龄”之名,曾将附近的公交汽车站“美龄宫”改为“梅岭宫”。直至80年代初期,才又恢复“美龄宫”的名称。

1990年9月1日,由江苏省旅游局将其并入金陵饭店。

1991年,美龄宫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1992年,美龄宫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7月,美龄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美龄宫)修缮工程正式开工,维修经费为2000万元。

2013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修缮,美龄宫于2013年国庆节重新对外开放。美龄宫还专门辟出宋美龄与美龄宫文物史料陈列馆。经南京市物价局批复,美龄宫门票试行价格为30元/人次。

201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美龄宫)修缮工程荣获“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建筑布局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为中国国内首次发现。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室内陈设均按原样布置。

美龄宫的主楼是一座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在山南的空旷处远远就能望见这座覆盖着绿色琉璃瓦的巍峨宫殿。主楼的正门在北侧,南侧是大平台,用花瓷砖铺地,围以汉白玉雕花栏杆。楼上是卧室、餐室、卫生间,楼下是会客厅,宋美龄、蒋介石常在此做礼拜,所以也称“凯歌堂”。主楼底层还有一层地下室,主楼的外面有花园,门口有警卫室,步行入内有台阶可上。另外,还辟有环形的汽车道,车辆可以直接驶到主楼大门前。

“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出自司徒雷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将传统建筑形式和新兴建筑材料结合,开创了民国建筑一派,即所谓‘穿西装戴瓜帽’,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作为中西合璧的典范,民国建筑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都有,而南京得益于“首都计划”,代表了民国建筑的最高成就,卢海鸣和刘东华都视美龄宫为“完美作品”。

美龄宫采用传统大屋顶,气势巍峨,装饰以旋子彩绘,富丽堂皇,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除却“帽子”的传统元素,美龄宫的主体很是西洋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砖外墙,大面积落地钢窗,采光充足,低调奢华。二层西侧有一个雕花月亮门,却配上了移门做隔断,细节处无不体现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

作为主席官邸,第一名副其实。美龄宫是南京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别墅,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蒋宋夫妇不是唯一要求在中山陵里建别墅的人。与他们同一时期,不远处还建有一个达官贵人的别墅区,叫陵园新村,汪精卫、张学良、何应钦、张治中、陈果夫等都在其中有别墅,从门牌看有200多户。可惜,后来全部被日军炸毁,只有美龄宫得以幸存,成为现存至今最完整的民国别墅。


建筑风格

美龄宫是一座依山而筑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周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占地120亩,由正屋、门楼、警卫室、汽车间及花园等数部分组成。落成后的美龄宫是一幢中国宫殿式大屋顶建筑。正屋即主体建筑耸立在小红山山顶,高大而巍峨,极富民族气韵。巨大的古典式屋顶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据说工笔画家陈之佛曾为其内部装饰出谋献策,别墅南裙裙檐天花板上的蓝底云雀琼花图案也被认为是陈之佛先生的杰作。主体建筑二千余平方米,主楼为地下室一层,地面三层。地下室的东部为职员用房,西部为厨房。地面第一层有接待室、衣帽间、秘书办公室及卧室、厨房、配膳房、洗衣室、卫生间、服务用房等。第二层主要作会客室与休息室之用,设有大厅、客厅、大饭厅、配膳房、书房、秘书室等。通过大厅,可以至“凸”字形平台,平台四周围以清式汉白玉雕凤栏杆,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大阳台场地开阔,可供露天活动与茶饮之用,也是欣赏自然景观的最佳之处。

平台雕凤栏杆共有34根,每根立柱上各雕凤凰一只,象征别墅的女主人。宋美龄自1897年出生至1930年提议建造这座别墅正是34周年,34只凤凰即寓此意。第三层为居住部分,高有女客厅、四间大卧室及小餐厅、厨房等。室内陈设考究,地上铺有紫红色地毯,墙上挂着名人字画。客厅后来改为祈祷室,即凯歌堂。每逢星期日上午,蒋氏夫妇同政府高级官员中之基督徒们一起做礼拜。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马歇尔夫妇也曾到凯歌堂做礼拜,有关经济援助、协议、与共产党谈判的对策等,就在礼拜前后商定。

战争结束后,蒋氏夫妇常在此居住,并将客厅改建为内部教堂,称为"凯歌堂"。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不时同蒋介石在这里下榻、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相称沿用至今。


建筑特色

美龄宫是蒋氏夫妇最喜爱的别墅,虽然只住了四年。有趣的是,“美龄宫”其实是老南京人的俗称,正式的名字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1934年别墅建成时,蒋介石已经不是主席了,改称“小红山官邸”,供国民政府高级官员谒陵时休息用。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氏夫妇才搬入。

宋美龄住过的地方那么多,独独这里会被称作“美龄宫”的原因是,只因这座建筑处处体现出女性特征。民国建筑研究专家卢海鸣认为,这都是蒋介石的一番用心美意。美龄宫是一座“凤宫”——所有环绕琉璃瓦屋顶的1000多个勾头滴水上,都雕有一只展翅的凤凰,这在国内是首次发现。屋檐下柱头上一排凤翎图案,经过重绘,鲜艳夺目;二层南阳台“观凤台”周围,34根汉白玉栏杆经过了仔细擦洗,每一根上的凤凰形态生动。环着小楼的灯柱也是34根,“34”与宋美龄的生日3月4日暗合,美龄宫可能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生日礼物。

楼内的功能分布,似乎也以女主人为尊。比如主卧室按照宋美龄的风格布置,而次卧室是蒋介石的;再比如,女主人贴身女秘书在二楼有带独立卫生间的专属秘书室,待遇有别于与住地下室秘书间的秘书。迈出小楼,门前草地上竖着一块遗族学校界石,不留神也许就错过了。宋美龄百年华诞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成功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是她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情。

空中俯视,依山势修造的建筑整体设计,犹如一串镶有绿宝石挂坠的珍珠项链,两边通往美龄宫主楼、长满了法国梧桐的环形路是“项链”,大门口是“项链”的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犹如项链的宝石挂坠。

0.094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