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姓氏排在第七十七位。当时雷姓第一大省是陕西,约占全国雷姓总人口的53%。雷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这二省雷姓大约占全国雷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河南、广西、湖北、福建,六省的雷姓占雷姓总人口的29%。全国形成了陕甘、江西两块雷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雷姓人口的增长率为负值。面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雷姓一直活动于北方地区,自然遭到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福建,这三省雷姓大约占雷姓.西、四川、湖北、陕西,这四省的雷姓又集中了27%。江西为雷姓第一大省,占雷姓总人口的30%。宋元明期间,雷姓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西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赣湘闽、西北晋陕川两大块雷姓聚集地,雷姓人口重心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当代雷姓的人口已达到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雷姓人口由15万增到300余万,增长了20倍,雷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雷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陕西三省,大约占雷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湖北、贵州、河南、福建、广西,这五省区又集中了30%的雷姓人口。四川为当代雷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雷姓总人口的16%。在近600年中,雷姓人口主流是由东南部向西北、西部强劲地回迁,雷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全国形成了西北陕西、西部川鄂贵湘、南方福建三块雷姓聚集区域。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陕渝、湘黔桂、云川东部、甘肃东部、晋豫西部、鄂赣粤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新疆西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6%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7%,居住了大约56%的雷姓人群。在云南中部、四川中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部、黑龙江西部、豫皖南部、湖北东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部、广东东部和南端、台湾北端、新疆西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8%一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20%的雷姓人群。
国有律法,家有族规。凡我族人,勿忘祖训。 弘扬祖德,倡导文明。教导后昆,均守均遵。
一、爱祖国 爱国爱族,振兴中华。保家卫国,遵纪守法。 尊祖敬宗,团结睦族。虔诚祭祀,发扬光大。
二、敦孝悌 齐家治国,孝悌为先。孝顺父母,体贴温暖。 兄弟和睦,夫妻恩爱。敬老爱幼,温良恭俭。
三、睦邻里 德业相颂,凶危相顾;急难相济,疾病相扶; 过失相规,吉庆相贺;有无相通,守望相助。
四、尚礼仪 教育之道,贵在于专。待人接物,礼仪为先。 言传身教,唯贤唯德。精雕细琢,文武双全。
五、正心术 以善为本,志存高远。胸怀坦荡,浩气凛然。 戒赌戒毒,防盗防奸。爱岗敬业,诚信清廉。
六、崇勤俭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兴家创业,励精图治。 精打细算,艰苦朴素。耕读传家,奋发立志。
七、勤学习 书山有径,唯勤为路。勤学苦练,悬梁刺股。 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勇攀高峰,强国兴族。
八、树新风 祖功宗德,映辉星河。光前裕后,文韬武略。 忠厚传家,仁义处世。谨从此训,利己利国。
传家忠与孝,持家俭与勤。 发家耕与读,安家让与忍。
家盗窃与奸,伤家妒与恨。 败家毒与赌,破家暴与愤。
爱家忌谗言,顾家戒疑心。 恋家去杂念,想家有真情。
成家立大志,离家思亲恩。 富家积厚德,和家万事兴。
讲道理,勤修身; 立志向,有理想;
勤学习,广知识; 敬父母,尊师长;
睦宗族,和乡邻; 勤劳动,戒奢侈;
遵法纪,树新风; 讲卫生,懂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