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堂号

姜家拳,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武术拳种,它起源于隋末唐初,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此拳为民间拳师姜勇所创,以姜姓开头,故名“姜家拳”,民间武术界也有叫“绝户拳”,主要是创始人姜勇只有一女无子,所以流传下来的姜家器械也有称“绝户枪”“绝户刀”


特点

“崇阴柔之美,尚阳刚之柔”是其独特的拳法风格。初次接触姜家拳的人根本就领会不到“行步如踩云,脚蹋步而稳”的姜家风范。看姜家人打拳十分轻松,而外人根本无法捉摸这其中的道理,说白了,这就是姜家拳独特的劲路:不直来直往、生硬转折,而讲究空、圆、活,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全身随腰而旋转,以腰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各个环节,讲究“腰如蛇形腿似钻,拳似流星眼如电”。粘连相随,引进落空,见力打力,见式打式,步伐走弧形进入中门。拳谚(即孙书秀尊师言)曰:“步插中门找正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在攻击上讲究八字:搭、摁、滚、进、缠、刁、靠、摆。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腮;不粘不展,不展不粘。及粘就展,及展就粘;结合呼吸,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发出内含力,起落摆扣,轻灵稳健,上下螺旋,完整贯穿。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借人之力,顺人之力,顺人之势,制其人之身,不与来势顶撞,“四两拨千斤”(说到“四两拨千斤”,姜家拳解释为:你要想用四两来拨千斤,自己本身必须拨千斤的四两力,姜家拳练的就是这“四两力”)以智胜蛮,外柔内实,舒展大方,富于自然流畅之美。

攻防要求:手法变换成螺旋路线,手指舒展;腕部松活,肩、肋要松沉;手起、肩随、腰催,起于腰,传于肩,催于肋,达于手。要做到“出拳如射箭,发力似断弦”。眼是心中之瞄,势动神随,神通自然,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腰如蛇形,旋转灵活,动作要以腰为轴,起伏时呈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完整贯串,步法轻灵、稳健。要做到:“踢步步而稳,过步如踩云,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膝部旋转,伸直自然柔和。要做到: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做到“六合”,气以运而实,力以柔而刚,刚柔相济,气稳力显,顺而横之,横而顺之,要注意时间差。这样才能结合攻防动作及随机应变,而轻快灵活地进行。总之,在技击中快速、准确地旋转身体的主要部位,不迎接对方的强弩之势而声速调整好自身的形态去攻击对方,才是姜家拳攻防的真正目的。

姜家拳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和方法,练好基本功是该拳的关键。其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所在,是为了辅助整个拳路及器械能否正常更好地发挥。拔筋、拉筋、拉肌肉、练肌肉、练腰眼儿,姜家拳一辈子练的就是活腰松筋骨。经过一段的训练,可使周身的骨骼“咯吱咯吱”作响。进一步训练,将是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战。在养生、健体、长寿方面,姜家拳也有其独特的见解,这在以后的话题中详谈。


内容

姜家拳传承历史悠久,其套路的内容也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在不断发展逐渐丰富。流传至今的套路有四十多套。

姜家拳涉及面广且深,内外兼修,柔化刚发,重点突出“绝”“巧”的特点。所以,训练的方法和套路较多,现简要将姜家拳的拳法、掌法、腿法和长短兵刃套路的名称介绍下:

拳法:姜一世、姜二世、姜三世、四世换式捶、八字战捶、虎扑凤展、滚龙捶、缠丝捶、八面护身捶、一趟打、三截手、扭身式、老八式、少八式、昆仑靠、五子夺魁、秋风扫残叶、秋风吹断莲。

掌法:闭封掌、阴阳掌、切金断玉掌、迷魂掌。

腿法:八趟腿、八法腿、七星连环腿、勾挂连环腿。

枪法:姜家枪(绝户枪)一趟枪、二趟枪。

棍法:姜家棍(绝户棍)、行手棍、攻防棍、进击棍。

刀法:姜家刀(绝户刀)、九公刀、迷魂刀、八步连环刀。

剑法:霜雪剑(寒剑)、扑蝶剑、穿云剑、云中剑。


0.1189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