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翟汤.jpg

翟汤(272—344) 字道渊(一作道渊),柴桑县(今九江县)人。西晋末年,时局动荡,干戈相寻,民不聊生,玄学盛行。不少读书人和士大夫为逃避乱世而厌弃仕途,借隐居以终其身,其时庐山开始成为隐居胜地。晋宋其间,庐山隐士以“翟家四世(翟汤祖孙)”和“寻阳三隐(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最为著名。


人物介绍

翟汤为人敦厚纯朴,仁让廉洁,然不问世事,常耕而后食。人有馈赠,虽斗升不受。名望闻于远近,寇盗畏其名,皆不敢犯,乡人赖之。他不求仕进,性爱山水。东晋初,司徒王导征辟,辞不就,隐居庐山。始安太守干宝与翟汤世交甚厚,有通家之谊,见其清贫,特派人送给他一船货物,并叮嘱下吏说:“翟公廉让,你把书信送到后,留下船货就赶快回来。”翟汤无法送回船货,只得把货物变卖,换成绢帛,然后寄还干宝。干宝深为叹服。咸康中,征西大将军庾亮上疏推荐他,成帝征为国子博士,汤又婉辞不受。

翟汤虽隐迹山林,不问世事,却关心国家统一大业。建元初,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举兵北伐,征讨后赵石虎,大批征发境内的僮奴、宾客当兵服役,特下令主管官吏免除翟汤的调役。翟汤闻知后,将家中仅有几个仆隶悉数交给乡吏,乡吏奉命不接受。翟汤根据调役期限,又及时将仆隶放免,使之成为国家编户,向官府纳税服役。翟汤的名德再次闻于朝廷,康帝又征辟他为散骑常侍,汤以老疾为由坚辞不至。不久(年七十三)卒于家。

翟汤子庄、庄子矫、矫子法赐,皆德操高尚,学问博洽,屡辞征辟,结茅隐居。翟汤一家四世隐迹庐山,“翟家四世”成为晋宋其间庐山隐士的著名代表。


0.1036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