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叔v

前些日子, 在街上遇到二叔的女儿。 她说刚从乡下割稻谷回来, 家里稻谷还没有收割完, 急着上班就来了,说完匆匆走了。望着她背影,我想起了我的二叔。

二叔乡下人,皮肤黝黑。五十岁左右,人不高,耳朵有点聋,脸上没有肉,颧骨清晰可 见。但人很坚强,也很有智慧。

十二岁那年,二叔患了脑膜炎没有来得及时治疗,才烙下了这一后遗症耳聋。村里好事 者见他听不到就给他安了一个外号聋子。聋子、聋子这一名字就这样叫开了。当时,那些个 好事者是出于对二叔的调侃,可二叔从来没有在乎这些,每次人家这样叫他的时候,他总是 微笑着回应。也许正因为这一缺陷,才让他拥有比别人要多得多的耐心,也正是这耐心让二 叔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说是有智慧,其实是指:在他不具备常人的听觉情况下,所学会的 东西却远胜于常人。

二叔没有读多少书,大概是读到五年级就因耳朵不方便而辍学回家。爷爷见人小,在家 又干不了什么,大概也担心他长大后找不到女人,所以才让他去学门手艺,于是就叫他去学 做篾匠。没到一年时间,他就靠眼看、心想,学会了篾匠师傅所应该掌握的手艺。因为听不 见所以只凭眼与心跟着师傅学,人家靠眼、耳、心,可他却比别人学得更好。二叔靠着篾匠 手艺常常在农忙之前被乡里乡亲请去做篾匠活,赚点钱,就这样二叔成了当地的篾匠师傅。 后来,其手艺超过了当年教他的师傅。

平常没事在家里时,二叔还常常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捣鼓捣鼓那些钟表,就这样他就学 会修理钟表。无论是手表,还是古式座钟,经他手抚摸一下便能又开始工作了。那时,乡村 每家每户没有座钟的, 也有个闹钟, 年轻人都喜欢戴个手表。 每次坏了的时候, 都找他修理, 这样一来二叔又成了当地修钟表的师傅。

后来有了自行车、 摩托车, 二叔又开始一个人在家里里摆弄这些玩意, 他不是拆了装上, 就是装上又拆下,反复地实践操着,很快这些车各个零件的性能他都了然于胸,就这样他学 会了修车。很快他的手艺传遍了整个桐源通。乡里乡亲的不敢那家那个车坏了、车烂了,只 要拿到二叔家,二叔都乐意为他们效劳,而且每一次都让他们带着快乐,带着满意而回。很 多时候,人家要付钱给二叔报酬,他总是笑着说:拿什么钱,就这么一点小事。如果真是那 个零件坏了,他只接购买零件的钱,手工费从没有收过。

再后来, 因为每年收割稻谷, 我们那时都是手拿着小镰刀, 脸朝黄土, 背朝天很是辛苦。 二叔就开始琢磨着,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历史。 那时每天中午, 他就在家里叮叮当当敲打起来, 不久全村的第一架收割机被他打磨而成。只是这架收割机,有一定的缺陷,只能在旱田里工 作,水泥田中就无法施展拳脚。这之后,县城有一农机公司请他去做师傅,他居然能够看懂 图纸,照着图纸制造出收割机。农机公司的,那些个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弟子。

当城市、乡村开始兴建房子的时候,需要安装水电和铝合金门窗。二叔又开始琢磨这些 个技术活,他只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自学成才。自家房子的水电、铝合金安装,全是自己 亲自做得。乡里乡亲的人,来到他家时,看到他会干这一技术活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乡亲 们都请他去安装,这样二叔又成了水电、铝合金安装师傅。

我不得不佩服二叔天生的聪慧,但二叔的婚姻却有些挫折。起初在我们的邻村给他介绍 了一个对象,一年后正当要商量着办喜事,可女方却开始反悔,说是二叔耳聋不肯嫁过来, 且礼金也不肯退回。为了讨回公道,拿回礼金,父亲与对方对簿公堂才得以如愿。因为乡里 乡亲都知二叔是个有手艺的人。时隔一年后,有人给二叔介绍了另一个女孩,后来也就成了

我现在的二嫂。二嫂话不多,对人却还和气,和二叔成家后,生下了一女一男。女儿在城里 务工,现在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儿子在县城读高中,成绩非常优秀。

现在的二叔,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干点农活,农闲的时候便去帮人家安装水电或是铝合金 赚点钱,一家人生活的还算是其乐融融。

这就是我的二叔,辛苦一生,学习一生。当许多残疾人需要国家救济的时候,他却利用 自己的智慧为乡里乡亲做出来了太多的贡献。从二叔的身上,我感受到有一种残缺也叫美。

0.1190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