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自创基开业,历世簪缨,代有人才。二世陈概,字安荣,任德化知县;陈枢,字安发,任长乐知县;三世陈志统,任金华知府。四世陈尧道,宋工部尚书。明代,万历乙丑科进士陈廷诗,官授刑部郎中;万历庚戌进士陈应春,官授户部主使,云南按察副使,有政绩,“政简刑宽”、“官清民爱”,于后世颇有口碑;天启辛酉科武举解元陈懋昆,任天津卫守备等等,均为家乡父老争光添彩,更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
祠为宋末所建,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代曾有多次修建,1930年时再建,今于1991年又予重修,雕彩繁丽,焕然一新。[1]
祠宇轩敞,主要系木结构建筑,递人三进,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大门面开五间,黑柱彤门,硬山屋面,顶作燕尾脊,橙瓦绿剪边,色彩极为绚丽。其中堂、后殿风格与大门相似,典雅庄重。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正厅的细木雕刻,象垂头柱、雀替窗棂等,雕镂极为精细,彩饰华丽。青石基座坚实,象征基业稳固。此外,后殿即祀殿,设龛供祀先贤,并树列“父子承恩”及“进士”匾等,而其中“积善飞钱”匾额,更是向后人宣示其先祖的善举。
陈氏裔孙们没有忘记先祖的谆谆教诲,世代勤恳劳作,至今已是人丁兴旺,瓜瓞绵绳,全村人口达五千余人。宗支蕃衍,其中不少徙居他处,泉郡的就有泉州市五堡街、安海庄头、东石凉下、沙塘后库、金井溜江,还有一支往广东海丰等,有人口共二十五万余众。旅居海外,主要分布于东南来各地,以及台湾、澳门、香港等地区,还有世界各地裔族近二万人。
在家乡的族亲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近来涌起的俊杰人士,据统计就有赴京劳模二人,大使级国家干部一人,厅级干部三人,县处级十多人;有专家教授二人,高级工程师十多人,高级教师三十多人。近年来在离退休干部的努力下,创办了后库幼儿园,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老人会,经济的发展,加上文化事业的进步,后库村正成为安海古镇的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