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祭祀相沿成习确认,具有渊源性
"落叶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一般来说,人死了要葬于祖籍。徐氏既然发脉于"东海郯城",先祖们仙逝后葬于郯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推理,作直言判断,豹公墩就是中华徐氏始祖陵,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再从民间的相传习俗看,据世居豹公墩附近的郑城后村年逾八旬的徐祗法老人说:他小时,爷爷每逢年过节,即带他到豹公墩扫墓祭祖。还有许多徐姓族人相沿成习,经常到豹公墩烧纸、磕头、凭吊、祭祀。试想,不是时代相传,视豹公墩为徐氏始祖陵,徐氏后裔能这样虔诚祭祀吗!事实上,不仅郯城徐姓族人不忘先祖,而且在历史上远道而来郯城寻根问组的徐氏宗亲也不乏其例。清乾隆三年撰修的《新安徐氏族谱》中,有徐禋写的《新安徐氏开族始祖昶公考》其文中大意说,徐昶任歙州刺史,是新安徐氏始祖,但他的祖籍是哪里,众说纷纭,考察无据,历访无踪,难成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唐懿宗宰相相徐商的五世孙、唐昭宗宰相徐彦若的四世孙,而徐商、徐彦若都是徐有功的苗裔,先世家东海郯城,而《唐书》却把徐商、徐彦若记成河南新郑人。究竟如何对呢?为此,新安徐氏族人结伴,于乾隆元年赴郯城考察。文中曰:"……
不惮往还四千余里,泛舟钱塘,涉扬子,渡淮而航东海,越海州,历赣榆,抵山左之郯城,遍访徐之故家巨族,茫然不识先代渊源,未有能出其典故者,则亦灾于兵焚水溢也,不得不废然返而还……。"这些记述,一方面说明他们未能如愿,另方面也衬托出他们身居千里之外,尚知道祖籍是郯城。因为徐有功是郯人,他们都是相隔几代的后人,自然也是郯人。由此更说明天下徐氏"根扎"郯城,中华徐氏始祖陵也在郯城就成为不争的事实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近几年来,海内外徐氏宗亲纷至沓来,寻根问祖,此乃人心之所向,众望所归。我们应该敞开大门,优化环境,铺平绿道,热烈欢迎五洲四海的徐氏宗亲都能畅通无阻地回归老家探亲访友,祭祀先祖,并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凭徐子氽鼎等出土文物确认,具有可信性 1965年,在费县上冶镇台子沟古墓中出土的徐子氽鼎,经考古专家鉴定,为周初青铜器,其下面有阴铸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9个字,系徐子氽的随葬品,属国家一级物。
徐子氽鼎出土,具有重大意义。其一,填补了山东省境内没有徐国文物出土的空白,证明蒙山前怀费县、平邑等一大片土地,确实曾是徐国的活动疆域。其二,徐氽就是徐渰,系徐国第28代国君。湖北学者徐显之《徐国纪略》称:"……
二十八代君氽,即后人所称之徐渰,建都与山东蒙山南麓之费县、平邑一带。"四川学者徐建维《古徐国始末简述》:"再封徐国。建国第28代君徐渰建都费,有1965年在山东费县出土的徐子氽(渰)之鼎百岁用之可作证。"他分析:"氽、渰字形、字音、字义与费县的环境气候和徐渰在44代国君的座次排列是吻合的。"我赞成上述说法。其三,费城一带是古徐国的遗址。费县上冶镇境内的东西两个毕成村,原写为鄪城村,因为"鄪"字生僻难认,直到上世纪80年代编纂地名志才改为"毕"字的。古费国都遗址就在这两个村附近。城成长方形,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出土文物有瓦当、陶罐、铁枷、铜镞等。而出土徐子氽鼎的台子沟,距城遗址仅有3公里。有国就有都。城市、文字、冶金术,是判断国家起源的三要素。此处上有古城遗址,下有铜鼎出土,而铜鼎既能显示精湛的冶金术,又有工整秀丽的阴铸文字,三要素齐备,完全符合地上资料和地下资料"二重证据法",可谓徐国商末周初地理位置是明据铁证。再与《尚书·费誓》相印证,更说明费县、平邑是徐国的前沿阵地,而郯城则是极其稳定的大后方。由此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徐国自建立至周初近千年的势力范围,就是今郯城、费县、平邑、泗水、临沂、苍山、临沭、邳州一带;二是郯城既然是徐国的发祥地、大后方,把祖陵建在这里,无疑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当的。
据风水学要素确认,具有吉祥性 人所共知,大千世界,无处不学问。在万事万物中,已知的是有限的,未知的是无限的;已破译的是科学,未被解释的是神秘;神秘是科学的胚胎,科学是神秘的归宿。在科学研究领域里,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我们应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敢立潮头勇探索,正确对待和参与研究未知世界。 中国风水学,是在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由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实践、思考和感悟而建立起来的,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理论实践、实用方法、实践案例组成的庞大的体系,其中虽然包含着某些非科学的成份,但是以"天地人合一"为出发点的追求和认识,却闪烁着中国先哲们大量的真知灼见。可惜在"五四"运动后,一度当作"封建糟粕"而摈弃,已相对滞后于外国。当今欣逢昌明盛世,言路渐开,人们打消了顾虑,敢于涉足边缘学科,使几乎濒临消失的风水学,又逐渐得以复苏。据说,武汉、天津等大学,已开设了"建筑风水学专业",预示着正朝科学风水的道路前进。
《黄帝宅经》认为:"阳者生化物之父也,阴者生化物之母也。""阴阳之理,顺之则亨,逆之则否。"现代科学证明:"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说白了,风水学就是环境条件学,环境影响一切,甚至决定一切。殊不知,现代人在享用现代科技所带来"文明"的同时,无不感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可怕前景。"人定胜天"的理念,当然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其本身所造成的破坏,又何尝不令人担忧。我国西南五省市所发生的特大干旱,不正印证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