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1522312190129.jpeg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庄稼人。

  小时候,父亲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我们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劳。小学时候的拼音大多都是母亲教会的。

  母亲上过初中,后来因为家境贫寒,母亲自己辍学回家务农。父亲出门在外,母亲拉扯我过日子是极其辛苦的!。

  母亲是个能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除了打理庄稼,喂猪、养牛、养鸡……样样都是行家里手。遇上农忙时节,父亲则会回来帮补耕田犁地。那时候放牛、打猪草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放学后狼吞虎咽吃点剩饭剩菜,就背着背篓、赶着牛儿到山里去了!天黑了才会回来。有时候母亲到地里干活回来得晚,我就会帮忙喂猪、做晚饭。晚饭通常是天黑净了,把牲口安顿好才会吃。现在能炒很多家常菜,这也得益于那时候的锻炼。

  小时候,吃完晚饭,我就会开始做功课,预习第二天老师要上的内容和完成当天布置的作业。母亲则会坐在一旁,做些针线活,缝补我们穿破的衣服裤子。遇到不懂的难题,就会请教母亲,母亲也总会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讲解。

  偶尔,父亲从外面回来,会给我们带一些别人丢弃的书,母亲也会用方言版的普通话读给我们听,有些节点我们理解不了的母亲也会很形象的打比方,等我我们都会意地点头为止。

  小时候的每个晚上都是通过看书、做作业打发时间。碰上寒暑假,一个假期的作业十几天就写完啦!小学时候我成绩几乎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在小学老师眼中都属于优秀的孩子。

  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一切,即使很贫苦,很心酸,但每每想到母亲对我学习的关怀,在昏暗的灯下陪我们度过无数的夜晚,是无比的温馨与幸福呀!现在多想回去,回去聆听母亲用方言给我们读文章,回去看看母亲年轻的面容。现在母亲老啦,岁月在她的两鬓悄悄留下了白发。

  母亲常教导我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她也常提及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拥有知识,才能走出这个穷乡僻壤,走向大城市,才能改变人穷遭人欺的现状。

  我还在上学,村里大多数同龄人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了。所以,相对别人家来说,我们家的境况要困难得多。

  如今,我上了大学,在不同的城市。我渐渐长大成人,母亲却因为过度操劳身体垮了,带病在家,依旧住在当初我们写作业的地方。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为了我的生活费,现如今也还是奔波在外。母亲一个人在家,内心是多么的孤寂,但我想她是高兴的,她看着我完成了她的心愿。如今,我们都二十出头了,但母亲依旧会叮嘱好好学习,注意保暖,该吃的吃,该用的用,依旧是以前那般的对待我们。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当下,我们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和母亲相聚便成了淡淡的渴望,电话成了平时和母亲问候的必要工具。

  有次母亲深夜突发疾病,她对父亲说她快不行了,让父亲好好照顾我们几个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潸然泪下、倍觉感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难道不是母亲的所愿吗?

  母亲一辈子,没有抱怨,没有索取,几十年如一日,关怀着我,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对于我,她从来不要求我们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她只是希望我活的真实,活得快乐。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让母亲少些担忧。闲暇之余,我也会找些兼职。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为自己出来找工作奠定一些经验基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而言,我无以言表怎样去报答她给予的养育之恩,一生为我们保驾护航,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温润和感化了我们的心灵。想着母亲,面对学习、生活满满的都是动力。我真的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给予母亲一个幸福、快乐、温暖、舒适的晚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0.1283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