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通神,字面意思为:有了钱连神仙也可以买通,比喻金钱的魔力和诱惑极大。
原文: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惩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日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复见一贴子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来,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子弟乘间侦之,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受也。”
译文:
张廷赏,将宰相要兼职度支。得知有一个大案子,很有些冤屈,每每想到都很是为之叹息。待到张延赏担任度支使后,就召唤狱吏,严厉的训诫他说:“这个案子已经拖很久了,你们必须在十天之内将它审理完。”第二天去批案子,桌子上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送你)三万贯钱,请你不要过问这个案子。”相国公很生气,更加催促这个案子。过了一天又见到一张小纸条:“(送你)钱五万贯。”相国公更生气了,命令(手下)两天必须了结这个案子。第二天有一张小纸条,写着:“(送你)十万贯。”相国公就停止调查不再过问。公人悄悄探听这个案子,相国公说:“钱已经送到了十万,(他)可以与神相通了,没有不可转回的事情。我怕祸及到我,不得不接受了!”
中元节江西人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日(亦有惯十五日的)。此日,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旧时过七月半,以五色纸剪成衣裤,以金纸银纸做成金锭银锭,于那日晚上在门外焚烧,及在路旁、河边烧香烛、泼水饭,以赐“野鬼”。此俗各依其祖沿习而行,互有差异。
王家坊中元节祭祀活动起源于元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元朝将领张甫德先烈以及部下为民所想、与民同乐而举行的七月十五祭拜活动。相传元朝年间,当时王家坊一带徭役繁重、苛捐杂税,可谓民不聊生,这时,从四川方向来了一路兵马(约1000人),沿江驻扎,扎营在老祠堂内,为首的将军张浦德身材魁梧,样貌清秀,两名得力助手武艺高强,自张甫德将军驻扎后,军纪严明,白天操练,晚上巡逻,在他的庇佑下,不管是王家坊境内,还是过往的商船都平安无事。空闲时,张将军率兵与农民共同耕作,逢年过节,军民一起举杯庆祝。然而三年后,战事来临,张甫德受命出征打仗,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得知张甫德牺牲后,百姓们悲痛万分,为纪念将领张甫德一行,百姓雕刻了他们的塑像立于庙中。塑像起名叫“都大灵王”和“南面王”等,寺庙起名为“音观庙”,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祭祀活动,习俗便从那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祭祀活动程序隆重而严谨,在农历七月十日左右,在外的游子纷纷回到王家坊准备丰厚的祭祀用品。农历七月十三日上午,村民将“都大灵王”等众神从庙宇中请出来,为他们洗脸换衣,抬着他们回到当初练兵的地方操练,晚上各家各户都出来庆祝,歌舞齐奏,仿佛张将军还在和大家同乐。连续三日,到七月十五日,王家村村民们都穿戴整齐,燃放鞭炮,举着彩旗,抬着“都大灵王”等众神在王家坊各坊都巡一遍,各坊的村民纷纷拿出“三牲”朝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2006年该祭祀活动更名为“王家坊迎神赛会”,2009年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