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姬晋;(约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姬姓,名晋,字子乔,是东周时期周灵王姬泄心之长子,年少时其父极为宠爱就被封为太子。喜音律,吹玉笙,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博学多识,对音律造诣颇深,创造了一套吹笙独奏乐谱,并能演奏的惟妙惟肖,才华横溢,传遍诸侯,后因病去世,五代时受封为"元弼真君",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又封"元应真人",高宗绍兴(1131~1162)年间加号"善利广济真人"。
《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武则天借古谕今,对当时的大唐社会作了尽情地讴歌。说她是“承天命,开基业”,“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郎堤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载”,而且人口众多,政令通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叔向朝见了天子之后,特意去拜会太子晋,想从交谈中掂一掂太子晋的斤两。哪知一共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太子晋问得无言以对,最后只好尴尬地从太子府退了出来。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

“太子晋这小东西果然不凡,别看他才十五岁,我跟他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他占了上风。以我愚见,还是把我们强占的两处田地归还给周朝吧,不然将来他会找我们麻烦的。”平公听了叔向的话,心里也在嘀咕:归还吧,舍不得;不归还吧,又怕将来惹麻烦。这时,晋国著名的老乐官师旷表示不要匆忙决定,他说:“请派我去跟那孩子谈谈,如果连我也不是他的对手,再还田也不迟。”师旷是一位盲人音乐家,平公对他一向很尊敬,知道他忠诚正直、博学多识,便以切磋音乐的名义,派他出使周国。师旷到了周国,在太子府拜见了太子晋。太子坐在殿上,师旷站在殿下,主客一问一答,上下古今,礼乐射御,无所不谈。太子有问必答,口惹悬河,确实表现了见识高卓,学问渊博。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师旷在殿下站得久了忍不住踏起足来。太子晋一看,知道自己一时疏忽,忘了乐师年老易寒,深感愧疚,于是赶紧说:“太师,请殿上坐。”侍臣们小心地扶着师旷上殿,请他坐下,太子命人取来一张瑟,请师旷鼓瑟;师旷一面鼓瑟,一面唱了一支名叫《无射》的歌。接着太子也鼓起瑟来,唱了一首名叫《峤轿》的歌。二人一唱一和,尽欢而散。师旷回国时,太子晋赐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师旷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报告说:“太子晋果然聪慧无比,可惜我和他谈话时,听到他的声音清亮中带点痰喘,他的脸色白里透红,像火烤一样。这种人无疑是个痨病鬼,不出三年,他就会呜呼哀哉。临归时,他曾向我问起寿命之事,我也如实对他说了。请主上不必提心!”果然,不到三年,太子晋逝世的噩耗就传到了晋国

0.091011s